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庆网络推广 > 百度知道 >

百度知道

会计基础知识点汇总(基础会计试题库及答案)

时间:2021-05-28 11:30:08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51开业
原标题:会计基础知识点汇总(基础会计试题库及答案)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的基

原标题:会计基础知识点汇总(基础会计试题库及答案)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的基本特征:

(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3)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5)会计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

3.会计对象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企业的资金运动表现为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和资金退出三个过程。

(1)企业的资金投入包括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前者形成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后者形成企业的负债。

(2)企业的资金运用是指资金投入企业后,在供应、生产和销售等环节不断循环与周转。

(3)企业的资金退出包括偿还各项债务、缴纳各项税费、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这部分资金将离开企业,退出企业的资金循环与周转。

4.会计目标也称会计目的,是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即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

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5.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1)会计核算职能,又称会计反映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2)会计监督职能,又称会计控制职能,是指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检查。会计监督是一个过程,它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3)拓展职能: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

6.会计核算的内容主要包括: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4)资本、基金的增减。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7.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由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专门方法构成。

8.一般认为,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1)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2)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将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3)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4)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5)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

9.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是以权利或责任的发生与否为标准来确认收入和费用。凡属本期的收入,不管其款项是否收到,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凡属本期应当负担的费用,不管其款项是否付出,都应作为本期的费用。反之,凡不应归属本期的收入,即使款项在本期收到,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凡不应归属本期的费用,即使款项已经付出,也不能作为本期的费用。

10.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制,是以现金收到或付出为标准,来记录收入的实现或费用的发生。凡属本期收到的收入和支出的费用,不管其是否应归属本期,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反之,凡本期未收到的收入和未支付的费用,即使应归属本期收入和费用,也不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

11.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1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所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基本规范,是使财务会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1)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2)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和现在的情况作出评价,对未来的情况作出预测。

(3)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这主要包括两层含义:①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②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

(5)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6)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7)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8)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13.会计准则具有严密和完整的体系。我国已颁布的会计准则有《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14.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类,其中,前三类属于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后三类属于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在利润表中列示。

15.(1)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①资产的特征:a.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b.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c.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②资产的确认条件: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还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a.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b.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③资产的分类:资产按流动性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变现的资产,以及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流动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2)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①负债具有以下特征:a.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b.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c.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②负债的确认条件:将一项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还应当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a.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b.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③负债的分类:按偿还期限的长短,一般将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偿还,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到期应予以清偿,或者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偿推迟至资产负债表日以后一年以上的负债。

此处一个正常营业周期的界定与流动资产定义中涉及的一个正常营业周期的界定相一致。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股利等。

非流动负债是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3)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①所有者权益具有以下特征.a.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派现金股利,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b.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返还给所有者;c.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

②所有者权益的确认: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计量主要取决于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其他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所有者权益在数量上等于企业资产总额扣除债权****益后的净额,即为企业的净资产,反映所有者(股东)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

③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具体表现为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含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16.(1)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人。

①收入具有以下特征:a.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b.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c.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②企业收入的来源渠道多种多样,不同收入来源的特征有所不同,其收入确认条件也往往存在一些差别,但收入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定义外,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a.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人企业;b.经济利益流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c.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

③收入的分类: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是由企业的主营业务所带来的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是由企业的兼营业务所带来的收入。收入按性质不同,可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等。

(2)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①费用具有以下特征:a.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b.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c.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②费用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定义外,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a.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当很可能流出企业;b.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c.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③费用的分类:费用包括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生产费用是指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可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生产费用应按其实际发生情况计人产品的生产成本;对于生产几种产品共同发生的生产费用,应当按照受益原则,采用适当的方法和程序分配计入相关产品的生产成本。

期间费用是指企业本期发生的、不能直接或间接归入产品生产成本,而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

(3)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①利润反映收入减去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减去损失后的净额。

②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人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等。其中,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企业日常活动的经营业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反映企业非日常活动的业绩。

③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最终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企业应当严格区分收入和利得、费用和损失,以便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

17.会计计量属性是指会计要素的数量特征或外在表现形式,反映了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地计量。

18.(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收入-费用=利润

(3)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19.(i)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每天都会发生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经济业务,从而引起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但并不影响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2)就“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式而言,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会计要素的变动同样不改变该等式的恒等性。

具体的变动情况有以下九种:

①资产和负债要素同时等额增加;

②资产和负债要素同时等额减少;

③资产和所有者权益要素同时等额增加;

④资产和所有者权益要素同时等额减少;

⑤资产要素内部项目等额有增有减,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不变;

⑥负债要素内部项目等额有增有减,资产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不变;

⑦所有者权益要素内部项目等额有增有减,资产和负债要素不变;

⑧负债要素增加,所有者权益要素等额减少,资产要素不变;

⑨负债要素减少,所有者权益要素等额增加,资产要素不变。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20.

(1)会计科目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可分为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共同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成本类科目和损益类科目。

(2)会计科目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可以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3)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的关系是:总分类科目对其所属的明细分类科目具有统驭和控制作用,而明细分类科目是对其归属的总分类科目的补充和说明。总分类科目及其所属的明细分类科目,共同反映经济业务既总括又详细的情况。

21.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22.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1)根据核算的经济内容,账户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共同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和损益类账户六类。

(2)根据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账户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3)账户的期初余额、期末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和本期减少发生额统称为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对于同一账户而言,它们之间的基本关系为: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4)会计科目与账户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分类,两者核算内容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格式,并通过其结构反映某项经济内容的增减变动及其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