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孔子为什么不喜欢子贡(孔融弑母的故事)

时间:2021-10-23 22:26:50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瑚琏之器,什么意思!瑚琏,古代祭祀时盛黍稷的尊贵器械皿,夏朝叫瑚,殷朝叫琏。比喻人特别有才能,可以担当大任。同我们熟悉的栋梁之材一个意思,好成语,能获此殊荣而被推

“瑚琏之器”,什么意思!瑚琏,古代祭祀时盛黍稷的尊贵器械皿,夏朝叫“瑚”,殷朝叫“琏”。比喻人特别有才能,可以担当大任。同我们熟悉的“栋梁之材”一个意思,好成语,能获此殊荣而被推上舞台,将是人生一大快事。孔子有学生3000多人,入室弟子72人,其中,被孔子称为“瑚琏之器”的人是谁?两人的关系又如何!

孔子与子贡:瑚琏之器

 

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子贡原是卫国的商人,姓端木名赐。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以言语闻名,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等而著称。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国、鲁国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端木遗风”指子贡遗留下来的诚信经商的风气,成为中国民间信奉的财神。

子贡有钱,腰包很鼓,他经常穿华丽的服饰,老夫子孔子虽然自己是一表人才,仪表堂堂的老帅哥,但他始终看不惯子贡的新潮,于是说子贡为君子不器。这“不器”是褒义还是贬义呢? 如果是贬义,子贡不会沾沾自喜。“不器”,内涵很深,应该与“道”相联系,要求是很高的。于是,子贡问孔子自己是什么器,孔子说他是瑚琏之器。子贡更加飘飘然。

孔子与子贡:瑚琏之器

 

子贡在学业、政绩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他是孔子学生中混得最好的人物之一,曾任鲁国、卫国之相。他在理财经商上也有卓越的成就。《论语·先进》载孔子之言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意思是说颜回在道德上差不多完善了,但却穷得丁当响,连吃饭都成问题,而子贡不被命运摆布,猜测行情,且每每猜对。《论语》中对其言行记录较多,《史记》对其评价颇高。子贡死于齐国,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为“黎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黎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端木子”。

孔子一般情况下是不称赞门生的,被称赞的往往是那些德行出众,且不怎么愿意入世的人。同时对于那些以才艺见长,特别是言语、政事见长的学生,孔子似乎批评颇多,比如宰我,常常被骂得狗血淋头,子贡、子路、冉有等人也是多遭辩黜,但学业是以言语、政事为主,最终还是要入世的。所以,孔子对于他们也是额外偏重于磨砺,而务求善美吧!

孔子与子贡:瑚琏之器

 

子贡是孔门弟子、贤人中颇受称道之人,有才也有个性。单说他筑庐墓前,六年守丧,就令人感动不已。众弟子守丧三年毕,“相诀而去”,唯有他又守三年。六年的岁月,何其漫长,而且是人生最风华正茂之时。子贡却在不胜哀戚的心情中默默度过,而且是在遍地坟冢,一片愁云惨雾的野地里,该是多么不易!

孔子称子贡为瑚琏之器,却又怎么显得不太喜欢子贡呢?子贡和别的学生不一样。比如颜回,颜回对孔子说的话言听计从,无论孔子走到哪里,他都跟到哪里。子贡虽然也听孔子讲课,但他还要兼顾着生意,所以他和孔子在一起的时候,并不多。到一起时间,精明的子贡学习如经商一样,讲究效率,他向孔子提出的问题就特别多,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曾记载:“子贡利口巧辩,孔子常黜其辩”,搞得孔子很没面子。但这只是一个小故事,孔子总体上还是喜欢这个脑瓜灵活的弟子的。

孔子与子贡:瑚琏之器

 

孔子周游列国被困在陈、蔡两国的边境时,在既无粮食也无饮水,环境很恶劣,跟随孔子的学生很多都饿得两眼冒金星了,子贡听到消息后立即赶过来为老师解困。因为子贡是在各诸侯国之间做大买卖的,与各国高层都有交往,所以当子贡去见陈、蔡两国的国君时,两国国君当然卖他的面子,这才放了孔子师徒一行。有惊无险,老师没被饿死。于是,子贡在老师孔子的心里就成了“瑚琏之器”。再于是,就有了前面所说的,子贡问孔子自己是什么器,孔子说他是瑚琏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