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故宫太和殿简介_故宫为什么不要去三次

时间:2021-11-10 21:21:56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1948年12月15日左右,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正式对北平完成合围,只需要毛主席一声令下,上百万大军便可在不日之内解放北平,可就在此时, 毛主席却犹豫了 。 面对着唾手可得的北

1948年12月15日左右,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正式对北平完成合围,只需要毛主席一声令下,上百万大军便可在不日之内解放北平,可就在此时,毛主席却犹豫了

面对着唾手可得的北平城,毛主席却是满脸愁容。因为此刻,北平城内有些东西始终让毛主席放心不下。

毛主席4天内绕故宫城墙一周,可为何不踏入故宫半步?高瞻远瞩

毛主席

12月17日,毛主席给聂荣臻、罗荣桓发去电报:“北平内的重要文化古迹区,对原来的管理人员,我军必须派兵保护,特别是要派人跟清华以及燕京大学的师生取得联系,共同商讨在作战时该如何减少损失!”

几日之后,毛主席再次给时任平津前线政委的罗荣桓致电:“此次攻城,必须做出精密计划,尽最大努力避免破坏故宫……每个部队的指挥员必须清楚哪些地方能打,哪些地方不能打,绘图立说,人手一份,作为一项战时纪律去执行。”

解放战争期间,毛主席曾三番五次地向我军强调要保护故宫,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不仅时刻关心故宫的管理以及发展,而且还屡次向故宫捐赠文物,可令人意外的是,毛主席这一生却从未踏入故宫半步

毛主席4天内绕故宫城墙一周,可为何不踏入故宫半步?高瞻远瞩

毛主席

毛主席和故宫有什么特殊的渊源?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又为何三登故宫城墙,却不踏入故宫半步?很多人对此困惑不已,甚至民间还为毛主席此举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今天博哥就给大家揭晓毛主席和故宫之间的特殊渊源,以及毛主席三登故宫城墙而不入的真实原因。

我不学李自成,我不住“皇宫”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当得到这个消息后,毛主席激动得一晚上都没睡。不久之后,组织决定将中央机关于3月23日正式启程搬往北平,可是,在进入北平之后,毛主席却连续发了两次脾气

毛主席4天内绕故宫城墙一周,可为何不踏入故宫半步?高瞻远瞩

毛主席

3月25日早上6点,毛主席一行人乘坐的火车抵达北平清华园车站,而在从火车站前往颐和园途中,毛主席却发现负责警戒的士兵全都背着枪,而且枪上的刺刀全都朝着后面的群众。毛主席当即不悦地问道:“这警卫都是怎么布置的?如今北平解放了,百姓们对解放军翘首以盼,可我们却端着刀枪,实在是有点不近人情!”

负责警卫的战士表示:“虽然北平解放了,可在人群里,很可能还潜藏着国民党的特务,为了首长们的安全,不得已之下才采用了这种警戒方式。”

毛主席听完解释之后,整个人的情绪顿时平静了不少,可最后依然嘱咐道:“放心吧,坏人绝对不敢在众目睽睽之下行凶的,以后处理事情,不要只考虑我们,更要考虑到人民群众的情绪。”也正是从那之后,警卫部门便下达严令:凡是首长出行,警戒人员一律正面持枪,枪上不得上刺刀。

毛主席4天内绕故宫城墙一周,可为何不踏入故宫半步?高瞻远瞩

毛主席

从进入北平,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毛主席一直在香山办公。随着新中国筹建工作的开始,中央机关的驻地位置选择也就成了重中之重,为此,相关部门曾召开了多次研讨会,可最终却在两个方案中难以抉择。

建筑大师梁思成建议,中央行政区应建在古城外的西部地区,打造一个“新北平”,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北平的原始状态,实现平衡发展;而苏联人则主张对古城进行改造,然后把中央行政区放在北平的中心位置。

若按梁思成的“新北平”想法执行,那就需要花费大量的物力、人力以及财力,光是修建经费就超过了500万银元,这对于我国当时的处境来说无疑是天方夜谭。经过组织的再三研究,最终决定采用苏联方面的建议,对古城进行改造,将中南海作为中央机关的驻地。可是,当毛主席得知后,却坚决不同意住进中南海。

毛主席4天内绕故宫城墙一周,可为何不踏入故宫半步?高瞻远瞩

梁思成

当周总理把中央机关的最终选址告诉毛主席后,毛主席当即表示:“我不学李自成,不住‘皇宫’。”不过后来在“少数服从多数”的表决之下,毛主席勉强同意了组织的安排。

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的足迹踏遍了祖国的万里河山,而且每到一个地方,只要有时间,毛主席都会到当地的名胜古迹转一转。可是,对于距离中南海只有一墙之隔的故宫,毛主席却从未踏入过?是不喜欢还是另有隐情?这一切还要从毛主席和故宫的特殊渊源说起。

三登故宫城墙,未入故宫半步

毛主席和故宫的初次谋面是在1919年12月,由于湖南督军张敬尧派兵镇压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导致湖南上万名师生极为不满,为了声讨张敬尧以及宣传进步思想,26岁的毛主席跟随湖南代表团来到北平,在此期间,毛主席就住在故宫脚下的福佑寺,可由于时局特殊,毛主席并未来得及看一眼这座已是落日黄昏的“皇城”。

毛主席4天内绕故宫城墙一周,可为何不踏入故宫半步?高瞻远瞩

毛主席

而毛主席和故宫的另一份渊源则和故宫的首任院长易培基有关,毛主席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期间,易培基在学校担任教员,两人虽是师生关系,可交往却极为亲密,毛主席的很多先进思想都是来自于此人。所以说毛主席对故宫并非不喜欢,而且毛主席也不是完全没靠近过故宫,在1954年,毛主席曾在4天内登上过3次故宫的城墙。

1954年4月18日下午4点左右,毛主席突发兴致,决定到故宫城墙上走一走。为了不惊扰游客,当天陪同毛主席的只有两人,分别是时任公安部部长的罗瑞卿以及故宫保卫科科长韩炳文。

直到多年之后,韩炳文依然对当天的场景记忆犹新:“当天毛主席的心情不错,我和罗瑞卿部长陪着他一边走一边聊天,顺着城墙,从神武门走到东华门,中途走累了就坐下来休息会儿,主席还把自己带的橘子分给我吃。不知不觉,我们当天竟在城墙上走了3个多小时,最后毛主席从午门下城墙离开了。”

毛主席4天内绕故宫城墙一周,可为何不踏入故宫半步?高瞻远瞩

毛主席登故宫城墙

4月20日,毛主席再次来到故宫,而这一次,他是从午门处登上的城墙。这一天,毛主席在午门的城墙上待了2个小时,因为当天那里有一场文物展览活动,看着那一件件刚刚出土的文物,毛主席接连发出了好几声感慨。

第二天,毛主席又一次来到故宫门口,跟第一次一样,毛主席还是从神武门登上城墙,不过,毛主席这次却是沿着城墙向西走,一路经过西华门以及西南角楼,最后从午门离开。

不知毛主席是有意还是无意,他这三次在故宫城墙上的散步路线,恰好绕了故宫整整一周。可令人不解的是,毛主席这三次全都没有踏进故宫半步,而且从那之后,毛主席也再没有去过故宫。

虽然毛主席从未进入过故宫内部,但是他对故宫的管理以及发展却非常关心。毛主席不仅会经常往故宫“送”文物,而且还经常从故宫借书画,甚至还关心过故宫工作人员的具体情况。

毛主席4天内绕故宫城墙一周,可为何不踏入故宫半步?高瞻远瞩

毛主席

作为我国的最高领袖,毛主席经常会收到国内外各界人士送来的书画以及文物,尽管毛主席对这些东西都爱不释手,可他最后都会把这些文物交给有关部门。而且毛主席还在组织内立下规矩:党和国家领导人收到的所有礼品,必须全部缴公。

1950年,跟齐白石并称为“北齐南姚”的艺坛大家姚虞琴送给了毛主席一份王夫之的真迹《双鹤瑞舞赋》,这在当时可以说是无价之宝,可毛主席最后却交给了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郑振铎。

后来,当得知故宫准备把这幅《双鹤瑞舞赋》公开展览后,毛主席立即向故宫表示:“此物似乎只可收藏,不必陈列展览。”毛主席此举的目的就是不想让太多人知道这件文物是自己捐献的。

毛主席4天内绕故宫城墙一周,可为何不踏入故宫半步?高瞻远瞩

毛主席

1952年时,毛主席把别人赠送的钱东壁临写的《兰亭十三跋》送给了故宫。1956年,近代书画家张伯驹将自己珍藏多年的李白的《上阳台帖》送给了毛主席,对于这样一件稀世珍宝,毛主席仍然是毫不犹豫地送给了故宫。
除了经常给故宫“送”文物之外,毛主席还经常向故宫借书画。毛主席每次借东西,除了会标明清单之外,还会写上归还时间,而且每次都会找一位中间人做担保。

1959年10月,毛主席经时任中央办公厅秘书室副主任陈秉忱之手借阅了20件书画作品。1963年2月,毛主席又经田家英之手向故宫借阅了26件书画作品。虽然每一次借阅的数量都非常多,但是毛主席最后都会按时完好无损地还回来。

毛主席4天内绕故宫城墙一周,可为何不踏入故宫半步?高瞻远瞩

毛主席

毛主席还经常跟故宫的工作人员交流,有一次,当毛主席得知故宫的很多工作人员都是小学文化程度时,他语重心长地说道:“这可不合适,你们必须要好好学习文化,文化程度不够恐怕很难做好这份工作!”

或许,在毛主席心中,故宫不只是一座巨大建筑,更是一块时刻自省的镜子。可毛主席既然如此喜欢故宫,他又为何不肯踏入故宫半步?毛主席没有给出解释,但是,我们却可以从毛主席的一言一行中找到答案。

伟大的毛主席,伟大的人民领袖

毛主席的一生都在致力于革命事业,而他当初参加革命的起点就是为了推翻封建帝制,创造一个人人平等的时代。毛主席是新中国的创造者,而故宫却凝聚着封建时代的缩影。毛主席想要做的是人民的领袖,而不是封建帝制的延续者。

毛主席4天内绕故宫城墙一周,可为何不踏入故宫半步?高瞻远瞩

毛主席

在新中国、新时代的全新面貌下,象征着封建权力的故宫自然跟毛主席所坚持的人人平等思想相悖,所以毛主席才会以一种与众不同的眼光看待故宫。

毛主席认为,中华民族用了几十年的时间,付出了上百万人的生命才争取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若国家最高机关以及领导人依然在故宫里生活和办公,那岂不是枉费了整个民族这么多年的努力?

在全国百姓看来,故宫的高高城墙以及冰冷大门都充满了权力的森严,无论谁住进去,那都有可能脱离群众,这就跟新中国成立的初衷背道而驰。我们国家的权力应该属于人民,并非是住进故宫里的人。作为一位从人民群众中走出来的领袖,毛主席始终以一种审慎的态度看待故宫。

故宫内的建筑处处透着“富丽堂皇”四个字,而太和殿更是被称为是“金銮殿”,而这跟一向坚持艰苦朴素作风的毛主席格格不入。

毛主席4天内绕故宫城墙一周,可为何不踏入故宫半步?高瞻远瞩

故宫

自从参加革命以来,毛主席就一直坚持着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在延安时,毛主席的衣服经常是补丁摞着补丁,几乎每件衣服上都能看到五颜六色缝补的痕迹。当时毛主席的卫士长李银桥曾多次想要悄悄地给毛主席换身新衣服,可每次最后都会在毛主席的强烈要求下再把旧衣服拿回来。

即便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可毛主席平时依然会穿带补丁的衣服,只有在接见重要人物时他才会换上新衣服。毛主席生活中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从这样一个个的小细节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毛主席的高瞻远瞩以及为国为民的精神。而毛主席之所以不踏入故宫半步,是因为他希望自己能够时刻跟人民群众站在一起,这样一位伟大的人民领袖,又怎会不让所有中国人永远敬爱?又怎会不让整个中华民族为之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