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马保国什么梗(马保国事件的来龙去脉)

时间:2021-12-24 19:07:15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一位69岁的老人,火遍全网。 他叫马保国,自封的头衔是,混元形意太极门掌门。 从微博到B站,从抖音到知乎,只要村里的网不断,你就一定能刷到马保国。 从他约战被揍,到隐退仅

一位69岁的老人,火遍全网。

 

他叫马保国,自封的头衔是,混元形意太极门掌门。

 

从微博到B站,从抖音到知乎,只要村里的网不断,你就一定能刷到马保国。

 

从他约战被揍,到隐退仅一天便高调复出投身影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马保国以一己之力成为顶流,让无数小花鲜肉、经纪公司汗颜。

 

人们起底马保国的身世、买空他的著作、抢注他的商标,一边嘲笑着他的口音和功夫,一边帮他构筑着商业版图。

 

马保国火了,恐怕并不因为你喜欢他。

 

而是因为你需要他。

马保国火了,不是因为你喜欢他,而是因为你需要他

 

马保国宇宙

 

马保国用实际行动证明,如何一步步把自己活成了笑话。

 

2008年,马保国出版了一本名叫做《我在英国教功夫》的书,如今全网断货。

 

原价29.8元的图书在二手平台被炒到了近200元。

马保国火了,不是因为你喜欢他,而是因为你需要他

《我在英国教功夫》一书封面

该书分为“国内篇”“国外篇”“问答篇”三部分,其中马保国提到了很多自己的身世。

 

马保国祖父名为马忠义,是家乡方圆百里有名的武林高手,可惜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父亲自幼随祖父习武,练得一身硬功夫。

 

自己则是三岁捉蛇、赶狼,五岁在小学里打出了一群朋友,七岁开始跟随父亲习武,初中靠挑水练臂力,高中用脚和泥练足功,为此后打下了深厚的武学基础。

 

高中毕业后,马保国参过军,当过工人,在1977年参加了高考,考入南阳师范专科学院。

 

上学期间,马保国受家人启发,开创了一套一秒11拳的掌法,随后几年功夫大有长进。

 

娶妻生子,因儿子出国留学产生高额学费,马保国随儿子一同远赴英国。

 

在英国成立“英国混元太极拳协会”,招生收徒弟,为儿子赚学费。

 

至此,马保国的人生配得上“励志”二字。

 

再后来的故事,就显得魔幻了许多。

 

回国后,马保国和儿子成立了公司,开设了武馆,以养生为名继续投身教育事业,无论他在自己的世界中收获几何,在那时,网友的世界中并没有出现他的名字。

 

今年1月,B站一则名为《健身房的年轻后生不讲武德偷袭马老师,把马保国老师的眼睛给蹭了一下》的视频火了,不是因为31个字的长标题,而是因为其中的内容。

马保国火了,不是因为你喜欢他,而是因为你需要他

视频截图

在那个播放超过2000万次的视频中,马保国顶着被打肿的眼睛,操着一口歪七扭八的普通话,解释了自己被打的原因:

 

“年轻人不讲武德,回去要好好反思,耗子尾汁(好自为之)。”

 

“二百多斤的英国大力士搬不动我一根手指头。”

 

“我大意了,没有闪。”等金句皆出自那条视频。

 

5月的那场约架,更是让马保国红透了半边天。

 

在山东的一个擂台上,马保国与一位业余搏击爱好者相约切磋,结果在30秒内马保国被击倒3次,最后直挺挺的躺在场地中,躺得很平。

 

当大家都认为马保国翻车了的时候,他随后又发布了一系列视频,甚至分解了他的武术动作“闪电五连鞭”,这一波操作,看傻了网友,也点燃了他们的热情。

马保国火了,不是因为你喜欢他,而是因为你需要他

视频截图

网友们在各大社交平台上铺天盖地通过剪辑、换脸等技术手段,使马保国的形象出现在不计其数的影视剧改编作品中。

 

在鬼畜视频中,他打过钢铁侠,打过哥斯拉,甚至还打过容嬷嬷。

 

有人统计过,在B站,网友平均每小时便会上传48.5个马保国的视频,平均每分钟0.8个。

 

“马保国宇宙”就此诞生。

 

就在大家玩得不亦乐乎的时候,马保国发布微博称,自己将退出江湖,远离是非。

 

但仅一天后,他又高调复出,宣称参与某功夫电影的拍摄。

马保国火了,不是因为你喜欢他,而是因为你需要他

视频截图

他为什么火,你应该知道

 

从全民娱乐他消费他,到戏谑的称他“马老师”甚至是“马大师”,只用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

 

起初,人们质疑马保国,是从传统武术这样相对具有专业门槛的领域入手的。

 

人们探讨他的功夫以及实战能力,就像曾经扒雷公、闫芳那般,将马保国称为骗子。

 

在7月,中国武术协会发布《关于加强行业自律弘扬武术文化的倡议书》,倡议武术习练者不得自封“大师”“掌门”“正宗”“嫡传”等称号,不得以武术拳种、门派名义参加综合格斗、自由搏击等搏击类赛事,不参加不分项目、性别、年龄、体重级别等不规范赛事活动。

 

但事实上,自从马保国在5月份的那次“躺平”以后,网友就没有兴趣再一本正经的去探讨,“马保国的功夫能否打赢自己祖母”这样的话题了,而变成了一场网络狂欢。


“不讲武德”“大意了,没有闪”“耗子尾汁”等金句为鬼畜等短视频创作者提供了大量二次创作的素材,马保国作为素材的创始人,也变成了二次创作的一部分。

马保国火了,不是因为你喜欢他,而是因为你需要他

网友整理的马保国二次创作视频合集

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曾经提出过自己的一套名叫“社会模仿论”的理论,其核心便是:

 

不存在任何超越个人心理体验的实体,一切社会过程无非是个人之间的互动。每一种人的行动都在重复某种东西,是一种模仿。模仿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社会就是由互相模仿的个人组成的群体。

 

通过这套理论不难发现,无论是曾经的“百因必有果,你的报应就是我”“一给我里giaogiao”“奥利给”还是如今的“不讲武德”“耗子尾汁”,互联网给了相互模仿一个机会,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又加速了模仿的速度。

 

模仿作为复读的另一种形式,也许确实是人类的一种本能。

 

曾经,头一年出现的金句,都会被冯巩老师在第二年春晚中打包呈现在舞台上,而他自己的那句“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呐,我想死你们了”,也变成了另一种模仿源头,成为了他人的素材。

 

人们在不断模仿,模仿的是谁也许都不重要,在超高的传播速度中,大数据分析带来了信息茧房效应,人们甚至无暇思考,便被裹挟其中。

 

在这样的环境中谋生的企业或是个人,无不在研究数据和算法博弈,削尖脑袋制造新梗,来换取流量从而寻求变现可能。

 

马保国仿佛轻而易举的以一己之力实现了很多MCN公司可望而不可即的成绩。

 

这是不是正是传统武术中所常说的,四两拨千斤?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

 

马保国,完美满足你的需求

 

每一个孩子,从小时候便会被教育不要通过嘲笑他人来建立自己的优越感。

 

从道德上,没有人会认为,嘲讽讥笑他人,是一种美德。

 

但事实上,对于人的心理来说,这是一种需求或是一种本能,哪怕是不诉诸口头只在心中臆想,同样可以获得满足和愉悦感,无需对此道德绑架或是上纲上线。

 

正是因为伦理道德、公序良俗等文化影响,人们鲜在公开场合实名嘲笑他人。

 

互联网,给了人们一个机会。

 

马保国在其中,成功塑造了一个失败者的形象,他吹牛,被揍得皮青脸肿,却继续一本正经的解释。

 

在人们看来,马保国这个失败者没有后台,没有资本,没有不理性的粉丝团体,那么嘲笑他,攻击他,甚至是谩骂他,在非实名的ID背后,似乎接近于零成本。

 

《乌合之众》里有一段话很有代表性,“我们的潜意识就像潘多拉的盒子,一旦被打开,就会释放出太多的本能性冲动力量。”

 

在某个时刻,人们内心中的抑郁,无论是家庭的不幸还是学习与工作的艰辛,仿佛都可以通过嘲笑马保国获得安慰,因为从表面上看去,他一无是处,从哪个角度去消费他都没毛病。

 

同时,马保国现象也不属于时下的社会新闻范畴,人们不用担心稍不留神站错队便会有一连串的反转来打脸。

 

当所有人都在攻击马保国时,站出来起底他的过往、解构他的言论、分析他的未来,又能间接吸引流量,满足人们更多的心理诉求。

 

除了网友本身,平台方何尝不希望马保国再火一些呢?真实的用户,真实的使用时长,真实的流量以及真实的钞票。

 

从这样的维度去思考,马保国堪称完美。

 

这条成功之路上,马保国从来不是独行。

 

稍作回忆不难看出,马保国并不是在互联网中第一个塑造这样形象的人,S曲线的芙蓉姐姐、前无古人的凤姐、民间艺术家药水哥、说唱新贵GIAO哥、斗地主鬼才卢本伟……

 

这有别于过去马戏团的奇异秀——没有自由、被控制。

 

这些人,是自愿的,并且乐在其中。

 

当传武光环不再,大师们一个个名声扫地之时,只有马保国及时反应过来,抓到了这个解构主义盛行,娱乐至死年代里的财富密码,丢掉“一代宗师”的金身转而成为娱乐大众的网红。

 

在这样的一个江湖中,其实并不存在所谓的归隐和复出。

 

马保国的成功,是因为他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填补了时间线上的空白。

 

至于他高调宣布参演的那部电影,多半我们是不会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