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戊戌变法的目的是什么(戊戌变法的目的和结果)

时间:2022-02-22 18:10:52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戊戌变法是我国19世纪末,在空前的民族危机下清政府自上而下的改革自救运动,目的是救亡图存,富国强兵。变法的主导者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但是变法仅仅维持了一

戊戌变法是我国19世纪末,在空前的民族危机下清政府自上而下的改革自救运动,目的是救亡图存,富国强兵。变法的主导者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但是变法仅仅维持了一百零三天便宣告失败,学术界关于变法失败的原因已经有很多讨论,本文从维新派采取的变法措施方面来分析变法失败的必然性。

戊戌变法的目的是什么(戊戌变法的目的和结果)

1. 维新派采取的改革措施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正式宣布变法维新,采用维新派官员的建议,颁布一系列诏书和命令。改革措施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第一是经济方面,设立路矿总局和农工商总局,鼓励实业发展,积极支持私人开办企业,保护商业和农业发展,奖励创造发明,保护专利;第二是政治方面,允许广大官民上书皇帝言事,广开言路;精简政府机构,裁撤闲散部门;仿照康熙、乾隆时的旧例,在紫禁城开设“懋勤殿”,积极任用维新派人士参与政权。;第三是军事方面,裁撤绿营和老弱病残士兵,组织团练和民兵,采用西式军事训练方法。筹备设立武备学堂,武举停试弓箭等冷兵器,改试枪炮;最后则是教育文化方面。设立京师大学堂,书院、义学、社学、祠庙均改为学堂,各省普遍设立高等学堂、中等学堂和初等学堂。同时设立专科学堂,培养各种专业人才,派人出国留学,学习国外先进知识和技术,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改考政治、时务、经济等内容,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奖励翻译者。

戊戌变法的目的是什么(戊戌变法的目的和结果)

2. 这些措施的合理性探讨

从维新派颁布的措施来看,非常符合社会的发展趋势,对中国的社会进步有着重大的促进意义,但是变法为何很快就会失败呢,我们可以逐条分析维新派采取的措施在当时的中国是否合理。

首先看经济方面。鼓励发展工商业,特别是鼓励私人开办企业,这可以促进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这个措施从出发点来看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中国当时的国情。在洋务运动中发展起来的官办企业和官商合办企业,力量已不容小觑,这些官员和与官员相互勾结的商人结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他们依靠特权在市场中获取丰厚的利润,绝不允许没有背景的平民百姓染指这些利润丰厚的商业市场。所以经济方面所采取的的措施并不能得到这些官商集团的大力支持,也更不会得到广大民族工商业者的支持,因为他们并没有从这个措施中得到任何实际的好处。

再看政治方面。维新派在政治方面采取的改革措施是极其幼稚的。首先是允许广大官民都可以上书言事,原来规定只有一定品级的官员才可上书言事,这看起来是广开言路,但是效果是极其有限的。原来那些高层官僚垄断了上书言事的权利,他们自然不甘心将权利让与普通官员和百姓,相反为了防止对自己不利的言论传入皇帝耳中,他们会千方百计地阻挠普通的官民上书,甚至对那些敢于直言上书的官员和百姓进行打击报复。

戊戌变法的目的是什么(戊戌变法的目的和结果)

作为普通官员和百姓来说,他们上书给皇帝言事冒着巨大风险,一是怕得罪自己的上级,二是则怕皇帝龙颜大怒,光绪帝虽然指出上书言事不必心存忌讳,但是皇帝的权力仍然很大,没有受到制约,对普通人来说,仍然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其次是精简政府机构,裁撤了如詹事府等闲散部门。精简机构,裁撤部门,必然使很大一部分官员失业,维新派只管裁撤部门,而不管这些失业官员如何安置,这必然造成失业官员的不满,他们就成了反对维新变法的重要力量。在紫禁城开设“懋勤殿”更是犯了大忌,光绪帝与康熙、乾隆不同,他并没有掌握实权,实权全部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开设“懋勤殿”在慈禧看来,是想绕过她另立炉灶,将她架空,这是慈禧绝对不能容忍的。

第三看军事方面。裁撤绿营和老弱病残士兵,这必然导致很多被裁撤士兵的不满,在他们看来,维新派把他们的生路断了,让他们失去收入来源,因此他们对维新派非常不满。武举停止考弓箭等冷兵器,改考枪炮,没有用几年过渡,这必然会给广大的武举考生带来不便,让他们无所适从,反对维新变法也是在所难免的。

戊戌变法的目的是什么(戊戌变法的目的和结果)

最后则是教育科学文化方面。设立新式学堂的做法无可非议,但是将全国的义学、社学,特别是祠堂庙宇改为学校,这就激起了保守力量的强烈反对,虽然维新派的本意是破除迷信,但是传统的宗族观念、宗教信仰的力量仍是根深蒂固,本应徐徐改之,如此过激的措施必然引起不满与反对。再看科举考试废八股,自明朝开始实行八股文后,到清末八股文已延续了数百年的时间。全国的读书人都将八股文作为日夜研读的对象,一夜之间突然不考八股文,基本上所有的读书人都没有心理准备,这就意味着这些读书人十几年,二十几年,甚至三十多年的心血都会白白付出,这些读书人也充满了对维新派的敌意。

康有为等维新派甚至提出了更加激进的措施,这些措施甚至在光绪帝看来都是无稽之谈。比如尊孔教为国教,改用孔子纪年,皇帝亲任海陆军大元帅,断发易服,迁都上海等。这些措施不是脱离中国传统,就是脱离中国当时的实际政局和国情。

3.蓑翁说

戊戌变法的失败不仅仅是内部保守势力的反对,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光绪帝没有任何实权,他所依靠的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基本上都是一群坐而论道,完全没有政治经验,缺乏对中国国情认识的知识分子,他们推行的措施过于激进,不懂得团结大多数人,相反还树立了更多的反对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清政府在最后的几年推行了新政,新政的内容与维新派的政策基本相同,改革的深度也进一步加深,但是遭受的反对力量要小的多,这一方面是因为推行改革措施的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实权派,一方面则是像张之洞、袁世凯等有着丰富政治经验的官员负责提出建议和实施改革,所遇到的阻力大大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