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苏秦的老师是谁(苏秦的历史事迹)

时间:2022-03-01 13:08:14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在我们今人看来,战国时的苏秦无疑是个成功人士,他不仅是燕、赵、韩、魏、齐、楚六国合纵的纵约长,相当于六国联合部队的司令员,而且还身兼六国的相国,可谓是风光之极,以

在我们今人看来,战国时的苏秦无疑是个成功人士,他不仅是燕、赵、韩、魏、齐、楚六国合纵的纵约长,相当于六国联合部队的司令员,而且还身兼六国的相国,可谓是风光之极,以至于当他路过洛阳时,队伍庞大、人马众多,连天下共主周显王也“闻之恐惧,除道,使人郊劳”,用老百姓的大白话说就是,周显王面对苏秦的到来,是静水泼街、黄土垫道,隆重欢迎。

当然,没有人是能随随便便成功的,苏秦也不例外,在他不得志的时候也没少吃闭门羹。可在这些闭门羹中,哪些是最让苏秦感到窝心,以至于后来还一直耿耿于怀的呢?咱们还是先来看看苏秦的奋斗史吧!

 苏秦的老师是谁(苏秦的历史事迹)

苏秦吃过的闭门羹

据《史记·苏秦列传》记载,苏秦是东周洛阳人,老师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纵横派教育大家鬼谷先生。从这点上看,苏秦不仅是京城人,而且还师出名门。但起点好,并不代表能力高,初出道的苏秦并没有因此混得风生水起,反而是“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几年打拼,没挣到钱不说,连老本也亏了进去,走投无路的苏秦只得回到老家来。这是苏秦人生中的第一个闭门羹。

给苏秦第二个闭门羹的不是外人,反而是他的家人。人们都说,家是温馨的港湾,当一个人奋斗累了、打拼输了、满世界都嫌弃他的时候,最后接纳他的地方恐怕就是“家”了。可当苏秦无可奈何只得回到家里想喘口气的时候,家里人并没有顺顺当当地接纳他,反而是“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也就是家里人能看他笑话的人都在偷偷地嘲笑他,说:“咱们京都里的人,都在努力做生意挣钱,朝着美好的小康生活奋斗哩!只有你想靠卖弄口舌来讨生活,现在过得这么倒霉,你不活该,谁活该?”

一个人可以选择的东西有许多,但家是不容你选择的,她生了你、养了你,有你的亲人在那里,你必须得无条件地接受家的存在。苏秦也不离外,家人虽然给他脸色看,但他也只能呆在家里去发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感到又有所获的苏秦决定再度出山,投奔谁呢?当然是自己身边的周王室最为方便了。

 苏秦的老师是谁(苏秦的历史事迹)

这时在周王室当家做主的是周显王,他的身边人一听说苏秦想来这里混个一官半职都笑了。为什么?这东周洛阳虽是帝都,但也没多大地方,这些年来苏秦的所作所为已经被传得家喻户晓,因此,在东周洛阳这些贵族看来,苏秦就是个另类,还是哪远去哪儿、哪凉快去哪儿呆着吧!想在这里做官,门儿都没有!这就是史书中说的“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这是苏秦吃的第三个闭门羹了。

离开东周洛阳的苏秦,在秦国吃了第四个闭门羹;在赵国吃了第五个闭门羹;终于在燕国得到了燕文侯的重用,从而开启了自己别样的人生。

闭门羹倒逼苏秦成功

尽管苏秦遭遇了这么多的磨难,但苏秦却是个意志坚定者,认准了的奋斗目标,就是再多的困难、再多的嘲笑,也不能阻止他奋力前行的脚步,相反这些压力还成为他前进的动力,在压力中他不断思索自己到底存在哪些不足,到底该走向何方?

在“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之后,苏秦并没有因为人生的大败和家人的不解而一蹶不振。相反,苏秦在巨大的压力下,虽然对家人的嘲笑也“闻之而惭,自伤”,心中也很难受,但他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开始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得出的结论是自己今天之所以没有成功,“怪只怪自己学艺不精”。于是乎,他便“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不仅如此,他还找出了自己失败的深层次问题,那就是不能学以致用——“夫士业已屈首受书,而不能以取尊荣,虽多亦奚以为!”一个读书人只知埋头读书,而不能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那学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正是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苏秦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专攻一本叫做《阴符》的古书,并且是学有所得——“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带着问题学,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学习方法真的神妙,一年学习的功效顶过去的好几年。自我感觉良好的苏秦决定再次出山,去诸侯间游说。

 苏秦的老师是谁(苏秦的历史事迹)

虽然后来在周显王、秦惠王、赵肃侯那儿苏秦都吃了闭门羹,但善于思考的苏秦越是碰壁,越是明白自己该向哪里走——

周王室虽然贵为王室,但已经沦落为连小邦之主都不如的小配角,只想过自己的安逸日子,在这里自己也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自己强留下来,那只能是自取其辱。故乡,我就离开你吧!

在秦国,虽然秦王拒绝了他,但苏秦知道秦国刚刚诛杀了商鞅,正痛恨他这样的雄辩之士,自己去秦国是时机不对,不怨人家不用自己,是自己没有很好地分析形势。赶快离开,赶快离开!

在赵国,苏秦到那儿看看情况就走了,因为赵国当权的不是赵肃侯,而是他的弟弟奉阳君,他本想在赵国一手遮天,怎么会容得下有本事的苏秦。既然赵国有小人当道,自己不可能得到重用,苏秦便不再耽误时间,果断离开赵国去了燕国,终于得到了燕文侯的重用。

 苏秦的老师是谁(苏秦的历史事迹)

哪个闭门羹让苏秦最窝心

老话说:“泥人还有三分土性。”没成功前苏秦虽然忍耐,但他也是个有脾气的人,他成功后对那些让自己吃闭门羹的人有没有打击报复呢?答案是,不仅有,而且还报复得痛快淋漓,让人看着舒服。

史书是这样记载苏秦衣锦还乡时的情景的,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后回到家乡洛阳,他的“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俯伏侍取食”,不仅不敢正眼看苏秦,而且还跪着服侍苏秦。

面对这些亲人,苏秦开起了玩笑,问他嫂嫂:“你为何以前见我那样高傲,现在又如此恭敬呢?”他嫂嫂也是个实在人,趴在地上老老实实回答道:“只因为你以前贫困,现在是地位高了,金钱多了!”听完嫂嫂的回答,苏秦感叹道:“一个人没权没势落魄时,连亲人都欺负他,更何况一般人呢!”

当然,苏秦对亲人不满是不满,可那毕竟是自己的亲人,毕竟在自己最无助时接纳了自己。在羞辱完嫂嫂后,他是“散千金以赐宗族朋友”。

 苏秦的老师是谁(苏秦的历史事迹)

那么,是不是当年家人对自己的冷嘲热讽才最让苏秦感到窝心呢?不是的。在苏秦看来,自己最窝心的闭门羹,其实是当年周显王不能重用自己。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再来看看《史记》关于苏秦报恩的细节描写——

苏秦不仅“散千金以赐宗族朋友”,而且对当年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是给以丰厚的回报,是“遍报诸所尝见德者”。有个人当年曾借给苏秦一百个钱,现在苏秦给他百金作为报答。可有个曾经跟随苏秦多年的人却迟迟不见苏秦厚赏自己,便忍不住找上门来,问是不是苏秦把他忘了。苏秦开诚布公地说:“不是我把你忘了。只是因为当初你跟着我去燕国时,见我一直不能得志,便时时想离我而去。当时是我最困难的时候,你却这样想,我当时对你真的很失望,所以我才故意把你放到最后,也算是对你的一点小小惩罚。”说完,他厚赏了此人。唉,苏秦也真是个恩怨分明、睚眦必报的性情中人呀!

《史记》对苏秦如何回报众人的细节都记录得如此详细,可唯独没有记录他是如何回报周显王的。我们前面已经说过,当周显王得知苏秦衣锦还乡时,那可是“除道,使人郊劳”的。人家再不济也是周天子呀!你安顿下来后,按礼数总得来个回拜吧!可史书没有一点这方面的记载,这只能说明,苏秦根本就没有去回拜周天子。可写《史记》的司马迁为了“为尊者讳”,顾及周天子的面子不能明写,只能通过写这些苏秦回报恩人的细节,来映衬苏秦对周显王的不屑一顾。

 苏秦的老师是谁(苏秦的历史事迹)

为什么会这样?根本原因那只能是苏秦记恨当初周显王不能重用自己了。由此可见,最让苏秦感到窝心的闭门羹排在首位的是故乡的周显王有条件重用自己却不能,其次才是亲人对自己的冷嘲热讽。

亲之愈切疾之愈甚

同样是闭门羹,对秦、对赵,苏秦都能释然,为什么偏偏对周显王和自己的亲人要斤斤计较呢?苏秦的这种心态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因为在苏秦看来,故乡和亲人才是自己最亲近或者最可依靠的人,他在最困难时本对他们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他们能接纳自己、抚平自己的伤痛,可他们却如外人一样冷漠,怎能不使苏秦深深地感到失望和痛恨呢!这不由使笔者想到亚圣孟子讲的一个故事。

这天,孟子和弟子公孙丑在一起讨论对亲人怨恨的问题时,举了一个很形象的例子。他说,假如有一个人,先是越国人拿着弓箭要射他,他侥幸逃脱了。

 苏秦的老师是谁(苏秦的历史事迹)

后来,他给别人讲起这段经历时,他会着重讲自己如何机智勇敢逃得活命,是谈笑风声、眉开眼笑,一副怡怡自得的样子。而有一次他的哥哥也要拿着弓箭要射杀他,他也侥幸逃脱了。可当他给别人讲述自己这段经历时,他不讲自己如何机智勇敢,却痛哭流涕地着重讲述自己哥哥拿弓箭射杀自己,自己是如何如何的伤心。

同样的事情,为什么一个“谈笑而道之”,一个“垂涕泣而道之”呢?没有其他原因,因为越人和他没有血缘关系,而哥哥则是他的至亲。这就是爱之愈切,疾之愈甚。苏秦报复周显王和亲人,而原谅其他人对自己的不恭也正是这个理。

苏秦的故事告诉我们,当自己的亲人落难时,即使你不能给他过多的帮助,但也不要去打击他,因为亲人的话对他的伤害才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