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比特率设置多少合适 (比特率的码率)

时间:2022-03-21 12:17:53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比特率一般用来指音频的码率,码率一般用来指视频文件里的码率. 一般很多免费转格式软件差不多都这么称呼的.其实都一样,都是指 每秒钟处理多少比特的数剧,码率越高,多媒体文件的

比特率一般用来指音频的码率,码率一般用来指视频文件里的码率. 一般很多免费转格式软件差不多都这么称呼的.其实都一样,都是指 每秒钟处理多少比特的数剧,码率越高,多媒体文件的音质画质就越好. 当然影响音质画质的还有频率和位宽。在默认44.1kHz,16位下的MP3文件一般的码率是128kbps,这个kbps就是指每少钟就128kbit的数据,按照8bit=1byte即 8位1字节来换算这个种MP3每秒钟的数据是16KB.所以基本上 普通音质的MP3一分钟的大小就是1MB左右了. 虽然码率越高,媒体文件品质越好,但这对硬盘,CPU,GPU的解码 压力也越大,因为每秒要处理的文件就很大了.我以前有个本子, T2330+8400M GS的,用了一年多后,看720P的片子卡地要死, 跟看漫画似的...

码率就是数据传输时单位时间传送的数据位数,一般我们用的单位是kbps即千位每秒。 通俗一点的理解就是取样率,单位时间内取样率越大,精度就越高,处理出来的文件就越接近原始文件,但是文件体积与取样率是成正比的,所以几乎所有的编码格式重视的都是如何用最低的码率达到最少的失真,围绕这个核心衍生出来的cbr(固定码率)与vbr(可变码率),都是在这方面做的文章,不过事情总不是绝对的,从音频方面来说,码率越高,被压缩的比例越小,音质损失越小,与音源的音质越接近。 比特率 声音中的比特率 比特率是指将数字声音由模拟格式转化成数字格式的采样率,采样率越高,还原后的音质就越好。 ●比特率值与现实音频对照: 16Kbps=电话音质 24Kbps=增加电话音质、短波广播、长波广播、欧洲制式中波广播 40Kbps=美国制式中波广播 56Kbps=话音 64Kbps=增加话音(手机铃声最佳比特率设定值、手机单声道MP3播放器最佳设定值) 112Kbps=FM调频立体声广播 128Kbps=磁带(手机立体声MP3播放器最佳设定值、低档MP3播放器最佳设定值) 160Kbps=HIFI高保真(中高档MP3播放器最佳设定值) 192Kbps=CD(高档MP3播放器最佳设定值) 256Kbps=Studio音乐工作室(音乐发烧友适用) 实际上随着技术的进步,比特率也越来越高,MP3的最高比特率为320Kbps,但一些格式可以达到更高的比特率和更高的音质。 比如正逐渐兴起的APE音频格式,能够提供真正发烧级的无损音质和相对于WAV格式更小的体积,其比特率通常为550kbps-----950kbps。 ●常见编码模式: VBR(Variable Bitrate)动态比特率 也就是没有固定的比特率,压缩软件在压缩时根据音频数据即时确定使用什么比特率,这是以质量为前提兼顾文件大小的方式,推荐编码模式; ABR(Average Bitrate)平均比特率 是VBR的一种插值参数。LAME针对CBR不佳的文件体积比和VBR生成文件大小不定的特点独创了这种编码模式。ABR在指定的文件大小内,以每50帧(30帧约1秒)为一段,低频和不敏感频率使用相对低的流量,高频和大动态表现时使用高流量,可以做为VBR和CBR的一种折衷选择。 CBR(Constant Bitrate),常数比特率 指文件从头到尾都是一种位速率。相对于VBR和ABR来讲,它压缩出来的文件体积很大,而且音质相对于VBR和ABR不会有明显的提高。 视频中的比特率 视频中的比特率(码率)原理与声音中的相同,都是指由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采样率。 ●码率计算公式 基本的算法是:文件体积=时间X码率/8 这里时间单位是秒,码率除以8,就不用说了。举例,D5的碟,容量4.3G,考虑到音频的不同格式,占用一定的空间,姑且算为600M,视频文件应不大于3.7G,视频长度100分钟(6000秒),计算结果:码率应为4900K。 ●码率几点原则 1、码率和质量成正比,但是文件体积也和码率成正比。 2、码率超过一定数值,对图像的质量没有多大影响。 3、DVD的容量有限,无论是标准的4.3G,还是超刻,或是D9,都有极限。

先要了解一下基本的概念:

比特率是指每秒传送的比特(bit)数。

单位为 bps(Bit Per Second),比特率越高,传送的数据越大。声音中的比特率是指将数字声音由模拟格式转化成数字格式的采样率,采样率越高,还原后的音质就越好。 视频中的比特率(码率)原理与声音中的相同,都是指由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采样率。

在通信和计算机领域,比特率(Bit rate,变量Rbit)是单位时间内传输或处理的比特的数量。比特率经常在通信领域用作连接速度、传输速度、信道容量、最大吞吐量和数字带宽容量的同义词。  在数字多媒体领域,比特率是单位时间播放连续的媒体如压缩后的音频或视频的比特数量。在这个意义上讲,它相当于术语数字带宽消耗量,或吞吐量。

  比特率规定使用“比特每秒”(bit/s或bps)为单位,经常和国际单位制词头关联在一起,如“千”(kbit/s或kbps),“兆”(Mbit/s或Mbps),“吉”(Gbit/s或Gbps) 和“太”(Tbit/s或Tbps)。

码率

就是数据传输时单位时间传送的数据位数,一般我们用的单位是kbps即千位每秒。

通俗一点的理解就是取样率,单位时间内取样率越大,精度就越高,处理出来的文件就越接近原始文件,也就是说画面的细节就越丰富。

但是文件体积与取样率是成正比的,所以几乎所有的编码格式重视的都是如何用最低的码率达到最少的失真,围绕这个核心衍生出来的cbr(固定码率)与vbr(可变码率),都是在这方面做的文章,不过事情总不是绝对的,从音频方面来说,码率越高,被压缩的比例越小,音质损失越小,与音源的音质越接近。码率和取样率最根本的差别就是码率是针对源文件来讲的。

码率计算公式

基本的算法是:文件体积=时间X码率/8这里时间单位是秒,码率除以8,就不用说了。举例,D5的碟,容量4.3G,考虑到音频的不同格式,占用一定的空间,姑且算为600M,视频文件应不大于3.7G,视频长度100分钟(6000秒),计算结果:码率应为4900K。

看来这几个概念都是相同的,只是应用的领域不同而已。

码率和什么有关?分辨率!

一般分辨率越高,码率也就越大。

海康DVR中,WD1一般是1792Kbps;130W的摄像头一般是2M,即2048Kbps;200W的摄像头一般是4M,即4096Kbps;

300W的摄像头一般是6M,即6144Kbps。

知道码率、时间、摄像头数目后就可以开始计算啦! 公式:码率(单位Kbps)×3600×24÷8÷1024÷1024=录像容量(1天)(单位G) 得到一天的容量后,即可推算出1个月或其他时间的容量啦。 3参考表格常用数值

分辨率

推荐码率

1小时

1天

1个月

/Kbps

/G

/G

/G

130W

2048

0.88

21.09

632.81

200W

4096

1.76

42.19

1265.63

300W

6144

2.64

63.28

1898.44

WD1

1792

0.77

18.46

553.71

4CIF

1792

0.77

18.46

55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