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施陶芬贝格是谁(施陶芬贝格的历史典故)

时间:2022-03-22 12:29:41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在1944年7月20日12点42分时,一声巨大的爆炸声从位于东普鲁士腊斯登堡的 德国元首大本营狼穴 内传出。顿时,整个作战会议室都被炸毁,现场血肉横飞,一片狼藉不堪。 参加这次军事

在1944年7月20日12点42分时,一声巨大的爆炸声从位于东普鲁士腊斯登堡的德国元首大本营“狼穴”内传出。顿时,整个作战会议室都被炸毁,现场血肉横飞,一片狼藉不堪。

参加这次军事会议的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也受此波及,他虽没有丧命,但头部和腿部皆被炸伤。另外,参会的24名军队将领中,有4人当场身亡,多人被严重炸伤。

施陶芬贝格是谁(施陶芬贝格的历史典故)

以上,就是由德国后备军参谋长克劳斯·冯·施陶芬贝格所直接策划的一场暗杀行动,以北欧神话中奥丁神的婢女和女武神瓦尔基里命名,称为“瓦尔基里行动”。

施陶芬贝格是谁(施陶芬贝格的历史典故)

2008年底,由汤姆·克鲁斯所参演的电影《行动目标希特勒》在全球上映,这部电影的真实原型就取材于以上发生在二战期间的历史事件。

在当时,德国的战场形势已经是岌岌可危。尤其是,1944年6月时,盟军已经完成诺曼底登陆,成功开辟了欧洲的第二战场。

行动当日12:30,军事作战会议准时召开,德国陆军副总参谋长阿道夫·豪辛格开始汇报前线的最新战况。而希特勒则默默地盯着地图听取战报,同时还用手摆弄着桌上的放大镜,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施陶芬贝格走进会议室后,悄悄将装有炸弹的公文包放在会议桌下,稍作停留后,就以接电话为由离开了会议室。他在听到爆炸声后,火速乘飞机起飞,紧急飞往首都柏林。

按照原计划,施陶芬贝格在完成刺杀后,要立即返回柏林,欺骗后备军进行起义。在掌控首都柏林的主要党、政、军机构后,推举贝克上将担任新的国家元首,公开宣布成立一个新的影子政府,并与同盟国展开谈判,以求尽早停止战争。

不过,在炸弹引爆后,虽然希特勒本人被炸得浑身是血,惊吓不已。但是,他却生命无碍并很快苏醒,施陶芬贝格很快就被确定为刺杀事件的主谋。

狼穴方面立即下达命令,沿途的防空部队紧急击落施陶芬贝格的坐机。但是,此道命令在传递过程中,被其他的政变参与者所拦截扣留,因而施陶芬贝格得以顺利地抵达了柏林。

然而,由于消息非常混乱,而且弗利德利希·欧布利特将军表现得优柔寡断,并未立即展开原定的瓦尔基里行动。直到爆炸发生的四个小时后,当施陶芬贝格飞抵了柏林,政变才真正的展开。

可惜,此时已完全错失了良机,政变最终被希特勒所镇压。紧接着,希特勒立即下令由党卫军清洗各级军事将领和政治人物,先后有七千余人被捕,近五千人被处死,其中包括施陶芬贝格。

施陶芬贝格是谁(施陶芬贝格的历史典故)

此次狼穴的暗杀行动,是一次专门针对希特勒的军事政变。主要的发起者和执行者都是冯·施陶芬贝格上校,除他以外,还有埃尔温·冯·维茨莱本元帅、路德维希·贝克上将、埃里希·赫普纳上将和冯·基尔海姆上校等人,也都是积极的参与者。

甚至于,并未直接参与政变的埃尔温·隆美尔元帅和京特·冯·克鲁格元帅,也都被此案牵涉其中。为了体面的离去,两人先后都被迫自杀身亡,得到了希特勒假惺惺的国葬待遇。

施陶芬贝格是谁(施陶芬贝格的历史典故)

那么,问题来了,施陶芬贝格为何要发动瓦尔基里行动,为何要选择刺杀希特勒?

1907年,施陶芬贝格出生于德国的一个传统容克贵族家庭。自小,他就接受了传统的容克式教育,培养了自己极强的意志力和行动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作为主要的战败国,刚刚在赌桌前经过豪赌而输个精光。现在,正遭受着欧洲列强的严厉惩处,不仅背负了巨大的经济赔偿,而且国家还被分割​。

本就内忧外患不断的德国,在遭遇经济危机的直接肆虐后,国内的各种矛盾愈发尖锐。在此背景下,年纪轻轻的施陶芬贝格变得更加意志坚定,发誓要实现德国的崛起。

希特勒趁机浑水摸鱼,借助一系列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大力鼓吹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宣扬自己的纳粹主义政策,并且通过议会选举上台执政,一步步发展成为德国的强权主义者。

而在此间,施陶芬贝格也迅速成长,还变成了一名纳粹主义的崇拜者和追随者,狂热的坚决效忠希特勒和纳粹党。

进入德军后,施陶芬贝格辗转于多个战场,而且他本人作战勇猛,战功赫赫,凭借自己的军功屡屡获得晋升。

1943年,施陶芬贝格调往了北非的战场。非常不幸,他在一场战斗中被严重炸伤,虽然没有危及到生命,但却失去了左手的两个手指和整只右手臂。同时,他的右眼已经完全失明,再也无法继续统兵作战。

由于施陶芬贝格的军功,特别是他对于纳粹的狂热崇拜,希特勒决定将他塑造成一名无畏的纳粹英雄和国家战士,把他调回了东部战场的德国总部任职。

当时的德国,刚刚在对苏战场遭遇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惨败,再也不复开战之初的无敌神勇。虽然说,曼斯坦因在随后的哈尔科夫反击战中扳回了一城,创造了纳粹德军在东线战场最后的一次辉煌。

但是,苏联方面迅速在库尔斯克作出了正面的回击,导致德军损失惨重。自此,德军在苏联战场的败相已经彻底显现出来,整个战场形势再也无力扭转。

本就困难重重的德国国内,面对战场形势的大幅度恶化,民众和社会各界都逐渐从对希特勒的盲目崇拜中清醒过来。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真反思,发动如此大规模的对外侵略战争,是否真的能够达到振兴德国的目的。其中,就包括施陶芬贝格,他开始对自己极力维护并为之差点儿殒命的纳粹政府,产生了强烈的质疑。

在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和痛苦的人生抉择,施陶芬贝格终于认识到,自己真正应该效忠的绝非是希特勒,绝非是纳粹主义,而应该是德国人民才对。

由于希特勒和纳粹党的一意孤行和威权统治,才将德国拖入到了无尽的战争泥潭中。不仅百姓生灵涂炭,国家千疮百孔,而且德国还成为二战的始作俑者,将战火蔓延到了全世界,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

1943年,施陶芬贝格加入了一个秘密的反战组织——黑色乐队。在这个组织内部,包含有许多重量级的政治和军事人物,比如,原陆军总参谋长贝克和前莱比锡市长戈台勒等人。

施陶芬贝格以其高贵的出身,卓越的军功和极具煽动力的演讲,迅速崭露头角,成为了该组织的一名核心成员。

组织内部一致认为,当前德国最好的选择就是立即停火,和美国、英国和苏联等同盟国开展停战谈判。为了尽早达成此项目标,他们开始谋划直接刺杀,行动目标希特勒。

施陶芬贝格是谁(施陶芬贝格的历史典故)

1944年6月,盟军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成功,顺利在欧洲开辟了第二战场。之后,德国面临着东西两线的同时夹击,战场形势更加一落千丈。

施陶芬贝格及其所在的反战组织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如不尽快推翻希特勒而进行停战谈判的话,德国将会面临比一战时更加严峻的后果。于是,他们开始加速推行自己的刺杀计划。

第一次刺杀

施陶芬贝格暗中联络了一名死士,愿意对希特勒进行自杀式攻击,他的名字叫克莱斯特。

为了鼓舞低迷的部队士气,希特勒计划对一批青年中下层军官进行检阅,而克莱斯特就是其中的一员。

按计划,克莱斯特会将巨量的浓缩炸药绑在自己身上,等到希特勒检阅部队走近时,他扑上前去主动引爆。

不过,由于盟军的突然空袭,导致希特勒临时取消了这场阅兵。自然,关于他的刺杀计划也最终落空了。

第二次刺杀

第一次刺杀计划落空以后,施陶芬贝格又开始紧锣密鼓的实施了第二次刺杀。

当时,他已经担任了德国后备军司令官弗洛姆的参谋长,有机会同希特勒进行近距离的接触。为了尽早完成刺杀任务,施陶芬贝格决心自己亲自充当死士,用人体炸弹和希特勒同归于尽。

1944年7月11日,施陶芬贝格与希特勒和戈林等纳粹高层共处一室进行军事汇报。但是,由于没有合适的时机,尽管身系炸弹,但他却没能顺利完成引爆。

第三次刺杀

关于此次刺杀行动,施陶芬贝格做了详细的准备,也就是文章开篇的狼穴爆炸事件。

施陶芬贝格是谁(施陶芬贝格的历史典故)

1944年7月20日,施陶芬贝格获得准许,亲自赶赴狼穴参加希特勒召开的军事会议。他在自己的公文包中,安放了两枚小型炸弹和一个简易定时器,准备近距离引爆。

但是,当天上午突然接到通知,由于希特勒要召见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原定于下午一点召开的军事会议,被提前到了十二点半进行,会议地点也发生了改变。

计划被打乱后,施陶芬贝格只得躲进厕所,开始紧急调节定时器。由于他只有三个指头可以动弹,所以重新组装非常困难,匆忙之下只得丢弃了一枚炸弹,只携带一枚炸弹进入会议室。

这个仓惶无奈之举,也成为希特勒伤而不死的最重要原因,成为此次行动失败的最重要原因。如果按照原定两枚炸弹的当量,希特勒必死无疑。

这场刺杀行动虽然失败了,但在盟军刚刚开辟第二战场的一个月后,德国国内就发生了分裂。可见,纳粹法西斯的统治已经接近了尾声,极大地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抗法西斯的信心和决心。

令人遗憾的是,施陶芬贝格的英勇之举,并没有赢得德国人民的真正理解。对于他的刺杀行为和政变计划,德国后世多存在极大的争议,令人扼腕不止。

二战结束后,德国国内的左翼和右翼,都没有给予他应有的历史评价。甚至,很多人都认为,尽管希特勒倒行逆施,但施陶芬贝格作为德国人而暗杀自己的国家元首,是对德国的一种背叛。

1994年,在纪念刺杀行动五十周年之际,时任德国北威州州长,后来还担任过德国总统的约翰内斯·劳表示:

不要把1944年7月20日的那些人视为英雄,而应把他们作为在矛盾中的人去理解。

直到2004年6月,担任德国总理的施罗德在诺曼底登陆60周年纪念仪式上表示:

施陶芬贝格等人的行动证明,德国在战败前一年就试图结束纳粹的统治。

同年7月,施罗德在参加纪念刺杀希特勒60周年活动时,更进一步公开盛赞施陶芬贝格等人,他们为所有的德国人做出了正确的榜样。

施陶芬贝格是谁(施陶芬贝格的历史典故)

2019年7月20日,德国政府举行纪念仪式,向施陶芬贝格和其他参与刺杀希特勒的政变者致敬。德国总理默克尔强调,在当前德国极右翼势力抬头的情况下,德国进行反纳粹宣传,纪念刺杀希特勒的行动,具有更加鲜明的反战意义。默克尔强调:

对抵抗纳粹者的记忆,应当保持活力。有时候,不服从也是一种责任。

为了纪念"左联"牺牲的五位烈士,鲁迅先生曾经写下了《为了忘却的纪念》。现在,文史不假引用其中的结束语来结束自己的这篇文章,借此,向在二战中如同施陶芬贝格一样的英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