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守株待兔有何典故(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

时间:2022-03-22 12:49:00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守株待兔 典故 宋有人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韩非子五蠹(d)》 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

守株待兔

典故

宋有人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韩非子·五蠹(dù)》

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是儒家学者荀子的学生,但他没有拘泥于儒家思想,而是有了自己的理解。在自己的著作中论述了这种理解。

韩非子说,在上古时代,人类为了应对鸟兽的威胁发明了在树上搭窝棚的办法,为了解决生食的危险,发明了钻木取火的办法。而后来到了中古时期,天下洪水泛滥,鲧和他的儿子禹先后负责疏通河道,排洪治灾。再后来,夏桀和殷纣的统治残暴昏乱,于是商汤和周武王起兵讨伐。

韩非子认为,这样的历史表明,如果到了夏朝,还有人用在树上搭窝棚居住和钻木取火的办法生活,那一定会被鲧、禹耻笑了;如果到了殷周时代,还有人要把挖河排洪作为第一要务的话,那就一定会被商汤、武王所耻笑。既然如此,那么在今天要是还有人推崇尧、舜、禹、汤、武王的政治方针并加以实行的人,也会被现代的圣人耻笑。因此,圣人不期望照搬古法,不死守陈规旧俗,而是根据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进而制定相应的政治措施。

他举了一个例子。据说宋国有个人在田里耕作。田地中有一个树桩,一只兔子奔跑时撞在树桩上碰断了脖子死了,这个农人不费吹灰之力就捡到一只兔子。从此,他放下手中的农具,守在树桩旁边,希望再捡到兔子。显然,他不可能再得到兔子,反倒成了宋国的一个笑话。现在假使还要用先王的政治来治理当代的民众,那就无疑属于守株待兔之类的人了。

释义

原比喻希望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