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翁文灏是谁_翁文灏的个人资料

时间:2022-04-07 19:09:37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翁文灏,字咏霓,宁波鄞县集士港镇翁家桥村人。他出身于绅商家庭,6岁入私塾,13岁考获秀才,1903年获公费留学比利时,1912年毕业于比利时鲁汶大学,是中国首位地质学博士。 中国

翁文灏,字咏霓,宁波鄞县集士港镇翁家桥村人。他出身于绅商家庭,6岁入私塾,13岁考获秀才,1903年获公费留学比利时,1912年毕业于比利时鲁汶大学,是中国首位地质学博士。

翁文灏是谁_翁文灏的个人资料

  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

  1913年,翁文灏回国进入中央地质调查所工作。该所属北洋政府农商部管辖,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地质机构,主要任务是负责全国的地质调查资源勘探和培养地质干部。1916年,中央地质调查所迁入北京西四南大街兵马司胡同15号大院办公(旧门牌9号)。1922年,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大会就是在中央地质调查所图书馆搂大厅召开的。1921年,袁复礼在中央地质调查所任职时与同事谢家荣动议成立一个适应地质学发展的学术团体,这一建议得到丁文江和翁文灏的赞同。翁文灏责成袁、谢二君起草《中国地质学会章程》,该章程是用英文撰写的,经葛利普修改后,由翁文灏译成中文。1922年1月27日,中国地质学会成立筹备会议于北平召开。1922年2月3日,在北平召开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大会,翁文灏为副会长。中国地质学会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学术团体之一,对国家经济建设、对加强我国地质工作者的联系和国际地质学界进行学术交流等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1922年,翁文灏继丁文江后任该所所长,并在地质研究所任教授主持教育和培养人才。中国首代地质工作者多出自其门下,中央地质调查所还筹建了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室、沁园燃料化学实验室等多个重量级科研单位,该所办公地成为国内地质、地理等学术团体的诞生地和学术活动场所。1929年12月2日,该所裴文中在北京周口店发现“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同年12月28日,裴文中在这里作了《周口店北京猿人发掘之经过》的学术报告,这一消息轰动全球。中央地质调查所的成立具有不可磨灭的功勋。笔者查阅资料获知中央地质调查所历届著名的毕业生如下:1916届谭钖畴、李捷、叶良辅、谢家荣、朱庭祜;1920届孙云铸;1923届杨钟健、张席禔、赵亚曾、田奇瓗、侯德封、尹赞勋;1924届余建章、乐森寻;1925届许杰;1926届丁道衡、何作霂;1927届裴文中;1928届李春煜、黄汲清、朱森。中央地质调查所教育培养了许多地质学家,其中许多人被胡适称之为“中国地质界的领袖人才”, 如谢家荣、叶良辅、杨钟健等。1927年10月,蔡元培分别致函翁文灏、李四光、朱家骅、李济等,诚聘他们为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筹备委员,并参与中央研究院的筹备。1948年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中有6位地质学家,他们是翁文灏、李四光、朱家骅、谢家荣、杨钟健和黄汲清,其中4位来自中央地质调查所。新中国成立后统计,曾在中央地调所学习和工作的科学家中,有50多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翁文灏等中央地质调查所领导经常去我国各地指导和调查地质勘査和矿山开发工作,他亲赴陇东调查海原大地震,赴太行山、燕山、北京西山地质调查提出燕山构造运动,协助河南焦作煤矿处理矿井事故,探索甘肃玉门油矿等。黄汲清称翁文灏是中国地质学第一人。

翁文灏是谁_翁文灏的个人资料

  调查海原大地震

  海原大地震发生于1920年12月16日晚8时06分,震级达里氏8.5级。大地震发生于当时的甘肃省海原县和固原县,震中位于北纬36.5度,东经105.7度,烈度12度,震源深度17千米。地震造成28.82万人死亡,毁城四座,数十座县城遭受破坏。这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震级最高、波及范围最广的地震,宁夏、青海、甘肃、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南、河北、北平、天津、山东、四川、湖北、安徽、江苏、上海、福建等17地有感,有感面积达251万平方公里。此次地震之烈为中国有史以来罕见,亦为世界上最大地震之一。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1.2个唐山大地震。强烈的震动持续了十余分钟,当时世界上有96个地震台都测到了这场地震,它被称之为“环球大震”。新中国成立后,宁夏自治区地震局实地调查发现,红果子沟明代长城右旋断错1.45米,垂直断错0.35-0.95米。

  海原大地震发生后,当时的内务、教育、农商三个部曾派翁文灏、谢家荣、王烈、苏本如、易受楷、杨警吾6委员赴灾区调查。他们于1921年4月15离开北平,经呼和浩特、银川到达兰州,尔后进入震区,经会宁、静宁赴固原。经平凉、天水返回兰州。这次调查历时四个月,他们除了解了灾情,还特别着重科学考察。翁文灏等6人的调查的资料十分可贵。他们分别撰写《调查甘肃地震大略报告》和《民国九年十二月地震报告》。他们除调査了解灾情,还着重作了地质学考察。翁文灏等人的调查可贵之处在于:他们提交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份地震科学考察报告;绘制了我国第一张震区烈度等线图——“1920年12月16日陇秦直晋等省地震图”;他们还首次在中国大陆东部地区划分了地震危险带。翁文灏还是第一位代表中国出席国际地质会议的学者。1922年在比利时召开万国地质学会,他在会上宣读了关于海原大地震和中国地震活动构造带内容的论文。

  翁文灏一行的这次调查堪称是我国地震史上第一次对大地震所做的全面而详细的科学调查。翁文灏后来建议,人们在建筑时,务用木柱梁柱相维,庶能支持。他的建议包括培植森林、开拓交通和开浚水利,以减少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翁文灏是谁_翁文灏的个人资料

  地震调查归来后,翁文灏对地震的起源提出构造成因的学说。1922年他撰写两卷法文版《中国重大地震目录》,介绍中国地震活动概况,引导各国地学界对我国地震活动关注。他在该论著中提及发生地震的原因有三,一曰:地震带皆有重大断层;二曰:发生地震之断层皆为时代较新者,即在第三纪或第四纪之初;三曰:水平动断层和上下动断层皆能发生地震。海原大地震后,地震学在我国便作为一门科学正式发展起来了。

  1940年,李善邦(1902-1980,我国著名地震学家)在北京西山鹫峰建设中国第一个地震台,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台近代地震仪霓氏地震仪。李善邦请翁文灏为该台题词,翁文灏欣然赋五言律诗一首 《张衡地动仪忆像》赠之:

  地动陇西起,长安觉已先。微波千里发,消息一机传。科学开西哲,精思仰昔贤。空山研妙理,对此更欣然。

  首创地质构造演化之燕山运动

  北京西山被称为中国地质学家之摇篮。翁文灏任职中央地质调查所时带领他的学生去北京西山地质考察,以后许多地质工作者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地质系的师生每年都到北京西山进行教学实习和科学研究。笔者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地质学院读书时,杨遵仪、池际尚、高平等老师就带领我们多次到北京西山地质实习和研究工作。翁文灏在北京西山、燕山、热河省北票(今辽宁省北票市)、河北省太行山等地考察时,他敏锐地发现多处中生代地层中有不整合现象。经过深入研究,他提出中国东部地质构造演化中的燕山运动理念。在1926年日本东京召开的泛太平洋科学大会上,他正式提出中国地质构造演化中的燕山运动理论。他认为地质构造演化过程中,侏罗纪晚期与白垩纪时期发生的地壳运动在中国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次地质构造运动在我国北方燕山一带最明显,故称之为燕山运动。

  前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会长、前中国地质矿产部常务副部长张宏仁,在IUGS常委会上论及中国地质学家翁文灏博士首创的中国中生代燕山运动具有重要意义。燕山运动在亚洲东部揭开了全新的大地构造格局,翁氏首创的燕山运动将列入地质史册。

  律己奉公

  翁文灏曾官至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可谓官运通达,但他从不以权势处事待人。他律己奉公、洁身自好的事例很多。

  翁文灏两袖清风。在中央地质调查所工作时生活清苦,曾一度在清华大学兼课,他不破坏地质调查所的规定,坚決不领取两份工资。1938年在重庆行政院资源委员会任职时,一位肥皂厂主赠他数根金条,他怒责其人并将金条扔至门外,拒不受贿。1935年,他从北平赴南京上任路上,记者采访不见身影,最后在二等座席车厢里才找到他。抗战胜利后,他任国民政府接收敌产委员会主任。当时官员乘机中饱私囊,他对报界发表谈话:没有想到这些人坏到使人不敢相信的程度。他为自己写的座右铭是“誓拼生命救国邦,莫逐流波坠俗尘”。1950年,他滞留在法国,当时美国雷诺公司、美国地质调査所和美国矿业工程学会等公司竞相高薪聘请,他一概回绝。1952年,他从国外回来之初赋闲在家,经济拮据,但还是按时接济老友丁文江的遗孀。1971年去世时,他将自己的工资、稿酬以及出售南京房产等全部积蓄约6万元及图书等悉数捐给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