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金门炮击怎么回事_金门炮击的前因后果

时间:2022-08-20 12:09:28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1958国共炮战的金门 1958年8月23日17:30左右,人民解放军3万多发炮弹齐发,猛烈炮击当时国民党控制下的金门岛。 这一突发的军事行动,震惊了美国、苏联,乃至全世界。 关于这场军事

金门炮击怎么回事_金门炮击的前因后果

1958年8月23日17:30左右,人民解放军3万多发炮弹齐发,猛烈炮击当时国民党控制下的金门岛。

这一突发的军事行动,震惊了美国、苏联,乃至全世界。

关于这场军事行动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

综合分析,笔者认为此次金门炮击战,是毛泽东指挥下的一次“一箭多雕、一石多鸟”的伟大决策。

既有军事斗争的一面,同时也有政治斗争的一面。

第一,大力削弱了国民党的军事力量;

第二,旁敲侧击摸清了美国的台海政策底线;

第三,支援了中东地区阿拉伯人民的反帝斗争;

第四,鼓舞了当时国内正如火如荼的“大跃进”运动。

总之,这是一次绝妙的伟大决策。

金门炮击怎么回事_金门炮击的前因后果

01

金门岛,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西南海域,孤悬于厦门岛东海外,扼厦港咽喉,为闽南屏障,东望台湾,西对厦门。

其距离大陆最近的岛,低潮时候不过才1.8公里,具有十分重大的军事战略价值。

1949年,国民党蒋介石当局被迫退守台湾后,就在金门岛派驻了军事部队。

为一举扫清国民党残余,1949年7月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三野第十兵团,接连发起了福州战役、平潭岛战役、漳州战役、厦门战役,并取得战斗的胜利。

同年10月24日,解放军终于下令渡海,大举进攻金门岛。

然而,此次金门战役最终并没有取得预期成果。

由于当时海军力量尚弱,又不熟悉海洋作战,同时天气、水文、潮汐等地理因素造成了不利影响,此役中我军损失惨重。

最终登岛的3个多团(9000多人)大部分壮烈牺牲,少量被俘。

这是解放战争中我军的一次重大军事损失。

金门炮击怎么回事_金门炮击的前因后果

此后,金门就一直被国民党屯兵驻守。

1950年,在苏联武器援助下,我党本意欲再次解放台湾,但无奈朝鲜战争突然爆发,抗美援朝刻不容缓,解放台湾的行动就暂时被搁置了下来。

不过意想不到的是,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却趁机驶入了台湾海峡,还提供给国民党蒋介石当局大量的军事援助。

这样一来,解放台湾问题就变得更加严重复杂化。

02

在美国政府支持下,从1950年开始,蒋介石屡屡叫嚣“反攻大陆”,多次发起了对大陆沿海地区的骚扰和破坏活动。

据统计,从1950年至1954年,国民党军队袭击骚扰大陆沿海地区达41次,使用兵力达28000余人。

更令人无法容忍的是,美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一意孤行,竟于1954年12月签署了所谓的《共同防御条约》。

在此条约下,美国介入台海问题拥有了合法的理由,国民党更加有恃无恐,妄图把金门打造成反攻大陆的“排头兵”。

1957年底,蒋介石在金门设立防卫部,任命“陆军上将”胡琏为金门“防卫司令”,辖6个步兵师以及特种部队,攻击8.5万余人。其中,有炮兵31个营2个连,配备有75毫米以上大口径火炮380余门。

但这些都还不足以成为中国政府突然下令大规模炮击金门的理由。

直到1958年又发生了一件大事,它成为了金门炮击战爆发的直接导火索。

金门炮击怎么回事_金门炮击的前因后果

1958年7月14日,伊拉克国内爆发了大规模的反帝反封建人民革命运动,以阿卜杜勒·卡里姆·卡塞姆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企图推翻本国亲美系政权费萨尔王朝。

此时美、英两国为了维护其在中东地区的既得利益,分别于7月15日和17日,悍然出兵黎巴嫩和约旦。

中东局势骤然紧张起来,世界和平面临巨大的威胁。

在这样紧张的局势下,美国仍不放弃其在远东的利益,强力支持国民党大肆骚扰中国大陆沿海地区,同时大幅增加美国军舰在台海巡逻频次。

此种情形下,蒋介石个人认为反攻大陆时机已到。

其于7月17日宣布台湾、澎湖、金门、马祖陆海空三军,全线进入“紧急戒备状态”,台海紧张局势骤然升级。

03

在多重压力之下,为了把美国注意力吸引到远东,支援中东地区民族解放斗争,同时强力打击蒋介石当局,侧面警告美国政府干预内政,金门炮击战已经一触即发。

7月18日,中央军委正式下发炮击金门的指令,命令福州军区开始备战。

接到指令后7月19日,时任福州军区司令兼第一政委、福建省委书记叶飞,迅速飞抵厦门,成立前线指挥所。

8月17日,中共中央召开了北戴河会议,毛泽东亲自部署,提出了“直接对蒋,间接对美”的八字方针。

坚持只打金门不打台湾,对当时中美蒋三者之间的特殊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8月23日,毛泽东亲自下令对金门开始实施大规模炮击:

“今天开炮,时机选择得当。”

之所以选择那一天,有很多方面考虑。

第一,因为前一天(8月22日),联合国代表大会正式通过了美军退出中东的提案,国际舆论焦点可能会转向远东,有舆论给美军施加压力,对中国有利。

第二,选择17 时30 分,也有特殊考虑。

从炮兵射击技术角度讲,这一时刻阳光夕照在大、小金门岛上,有利于我炮兵瞄准,而岛上守军却是逆光面对大陆,不利于完成射击动作。

而且,17:30正是国民党金门士兵们晚餐时间,戒备松懈,此时炮击可达到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效果。

事后得知,当时恰逢胡琏宴请到金门视察的国民党集团“国防部长”俞大维一行,这也是一个绝妙的巧合。

8月23日当天,我军总共实施了三波炮击,国民党当局仓促应战,大小金门指挥系统几近崩溃,各种军事设施、武器装备、物资、人员损失惨重。

金门炮击怎么回事_金门炮击的前因后果

对此,美国政府十分意外和恐慌,也摸不清中共中央的真实意图。

不过其认定一旦金门、马祖失守,台湾也就保不住了,之后将威胁其在日本、菲律宾等地的安全。

于是,8月26日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发表谈话,声明美国决不会放弃保护台湾的所谓“责任”。

9月4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也发表措辞强硬的声明。

但令人奇怪的是,这次美国却同时传达出了其他信息,主要想表明美国并不想与中共直接交战。

这样我们就摸清了其底线,由此炮击金门的基本目的已经达到。

中共中央遂下令调整策略,决定采取“边打边谈、以打促谈”的方针。

04

9月末,由于国内反战情绪蔓延,美国国务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态度明显缓和:

“我们没有保卫(中国)沿海岛屿的任何法律义务,我们不想承担任何这种义务。”

同时美国向蒋介石提出了新的计划,建议其放弃金、马,但蒋介石不愿接受。

假如蒋介石真的放弃金、马,则我党自然顺利收复。

但是,这样就出现了更大的问题。

到时候台湾势必会成为高悬在海外的一个孤岛,届时将出现美国人最想看到的“两个中国”局面。

当觉察到此危险形势之后,我党毛泽东主席迅速调整金、马部署,并果断决定主动放弃收复金、马。

只要金、马还在蒋介石手里,那么台湾与大陆的联系,至少从地理层面上不会被割断,这也就达到了牵制、拖累美国的目的。

金门炮击怎么回事_金门炮击的前因后果

这就是毛泽东提出的、非常著名的“绳索政策”。这一政策的含义是:

台湾及美国在外国的一切军事基地,都是套在美国脖子上的绞索;这个绞索,不是别人而是美国自己制造的;它把绞索套在自己的脖子上,然后把绞索的另一端交给了中国人民及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反对侵略的人民;美国在这些地方停留得越久,套在它头上的绞索就越紧,总有一天它要被全世界人民处以绞刑。

10 月6 日,毛泽东亲自起草了《告台湾同胞书》,并以时任国防部长彭德怀的名义,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

这是一份非常重要的历史文件,反映了毛泽东作为我党领袖,富有的极其深刻的军事、政治思想。

以下节选精彩片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告台湾同胞书

(一九五八年十月六日)

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军民同胞们:

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台、澎、金、马是中国领土,这一点你们是同意的......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没有两个中国......美国人总有一天肯定要抛弃你们的。你们不信吗?历史巨人会要出来作证明的......归根结底,美帝国主义是我们的共同敌人......这是中国内部贵我两方有关的问题,不是中美两国有关的问题......当然,再打三十年,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但是究竟以早日和平解决较为妥善。何去何从,请你们酌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部长 彭德怀

一九五八年十月六日上午一时

在文中,毛泽东避开了国共矛盾、两岸矛盾,将中美矛盾、美蒋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文章强调了大家同为中国人,同宗同源,虽政权不同,但同属“一个中国”。

但美国制造“两个中国”,却是为了谋取自身利益,强调美帝国主义才是我们共同的敌人。

此文件一经发表,引发国内很大讨论。

这标志着金门炮击战已经不是简单的军事斗争,还包含了复杂的政治、外交斗争。

之后,福建前线的炮战越来越具有象征性意义,大部分炮弹的弹着点都在无人处,后来炮弹头中装的不再是炸药,而是宣传品。

05

1959 年3月底,国民党“外交部”作出规定,今后对外提及大陆时,不再使用“红色中国”或“共党中国”等词语,而统称“中共政权”,提到他们自己时,不再用“自由中国”,而称“中华民国”。

这说明,台湾海峡两岸在“一个中国”立场上的共识得到了强化。

这才是金门炮击战最大的收获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