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古人是怎么保暖的_古人保暖的方法

时间:2022-09-30 12:29:28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南宋宝祐五年,有一次严重的寒潮,苏杭运河与西湖都结了厚厚的一层冰,历年来虽然寒冬也有结冰的情况出现,但那都是小范围,而这一次是与众不同的,甚至被当时的人记录为冰合

古人是怎么保暖的_古人保暖的方法

南宋宝祐五年,有一次严重的寒潮,苏杭运河与西湖都结了厚厚的一层冰,历年来虽然寒冬也有结冰的情况出现,但那都是小范围,而这一次是与众不同的,甚至被当时的人记录为“冰合”,南宋人民冻得瑟瑟发抖,这也是被隆重载入史册的一次“寒潮来袭”。

在历史上,总共也经历了几次寒潮,但是都不如南宋宝佑五年这次的严重。古代没有我们现在的空调、暖气、电热毯等保暖设施,大幅的降温和极端的低温天气也能冻死很多人。尤其是当寒潮来袭,本来就难以熬过的冬天会变得比以往更加寒冷,这也对古人们造成了严峻的考验。

但是呢,古代人们也很聪明,即便是天气严寒,也会想出各种办法来保暖。那么,古人在遭遇寒潮的时候,都有哪些有效的保暖措施呢?

古人是怎么保暖的_古人保暖的方法

首先最普遍使用的,就是烧火取暖。自从钻木取火之后,人们不仅可以借助火将食物烤熟,而且还发现了火更多的好处,可以照明,可以取暖。

对于北方人民来说,寒冬将至,“炕”的使用率是最高的。汉书中就有相关记载,人们利用自己的智慧,在家中建造“土炕”、“火炕”,一般是“火炕”居多,上面可以当成床榻入睡,下面有孔可以放入木材生火,既可以做饭又可以御寒,非常实用。古代人娱乐活动又比较少,可以想象到冬天的场景:外面飘着鹅毛大雪,北风呼呼,屋子里烧着火,十分暖和,做着香气腾腾的食物,一家人围在一起有说有笑,简直惬意极了。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炕”在北方的使用率比较高,但在中原地区,并不是特别流行。比如今天也是这样,“炕”在东北地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但是在华北这片地区却并不流行,很少有。历史上中原地区的人们遭遇寒潮,又没有“炕”,大多烧的是“炭火炉”,如果连“炭火炉”也没有的话,那冬天就比较难捱了,晚上睡觉也只能自己“暖被窝”。

古人是怎么保暖的_古人保暖的方法

除了可以燃烧木材取暖之外,还有最常见的就是烧木炭。例如在以宋朝为背景的电视剧《知否》里,寒冬来临,以盛家为代表的大户人家中,最常见的就是烧炭火炉。明兰的小娘因为给的炭不足,怀孕期间夜里都冻得瑟瑟发抖。后来丫鬟去要炭火,给的也是不能在屋子里烧的木炭,一点着满屋子都是烟。但是对于大多数人们来说,没有很好的家底和经济条件,烧木炭已经是较好的选择了。

其次,对于衣物,古人也想办法“加厚”来保暖。在宋朝之前,没有棉花,人们人们只能凭借丝麻取暖,但是丝麻的保暖效果又极差,有聪明的先民尝试将本土植物“木棉”缝进衣服中间进行保暖,虽然比棉花效果差很多,但也比丝麻好很多。还有一些擅长狩猎的人们,会将动物的皮毛剥离下来,缝制成衣物,保暖效果也是极好的。

宋朝之后,棉花逐渐引进,人们将棉花做进衣服里来,保暖效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但是这时候,棉花的种植也只限于福建、新疆和西南等地区,并没有在中国大规模种植,直到黄道婆棉纺织技术的出现和推广,才让棉花种植得到了大规模普及。

古人是怎么保暖的_古人保暖的方法

除此之外,古人还制造出了可以随身携带的“手炉”。古代的“手炉”小巧精致,类似于我们现在的暖手宝,甚至可以放进袖子里面,随身携带。此外,比较普遍和常用的还有“汤婆子”,类似于我们今天的“热水袋”。

当寒潮和极端低温天气来临时,最不用担心的,就是宫廷权贵之人。例如汉朝时,皇宫里建造了“椒房殿”作为皇后的寝宫,“椒房殿”是用花椒研磨后和泥,然后加入一定的花草植物,在宫墙的内壁涂抹厚厚一层,形成“保温层”,在宫殿中的人就不会感觉到寒冷。

除了椒房殿之外,皇宫中为了保暖,常有的建筑是“暖阁”。“暖阁”是宫殿中用木板材料隔出来的小间儿,为了防止明火走水,都是采取暗火的形式在地下或墙壁中燃烧取暖,这都是较为先进的取暖手段。

古人是怎么保暖的_古人保暖的方法

但是对于家徒四壁的底层人民来说,冬日寒潮的极端天气,才是最大的考验。很多底层家庭没有炭火,衣服也不足以保暖,再加上食不果腹,很多人被活活冻死在街头,也是很普遍的现象。因此,在古代,饥寒交迫常常是底层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