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华起义怎么回事_渭华起义历史事迹
渭华起义,发生于1928年(民国17年)4月至7月。是中国共产党陕西省委员会领导的渭南、华县农民和国民党军许权中旅进行的武装起义。
陕西渭华地区的党、团组织,在冯玉祥追随蒋介石反共“清党”时多数遭到破坏,但仍有3个县党委和两个县党支部保存了下来,1928年,又有了新的发展。华县、渭南各有党、团员500余人,为全省党、团数量最多而成份较好的县党部。
许权中旅是1927年7月,以西安中山军事学校和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政治保卫队的成员为骨干组建的。两个单位的各级领导人员大都由共产党员担任,不少学员和队员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实际是中国共产党掌握的军事力量。1927年7月初,冯玉祥将西安中山军事学校和驻陕总部政治保卫部合编。令史可轩(共产党员、西安中山军事学校校长、驻陕总部政治保卫部部长)率队东去河南“整训”,实则阴谋伺机加以消灭。在此情况下,中共陕西省委决定,抗拒冯命不赴河南,由史可轩率部开赴陕北山区独立发展。7月14日,史可轩率部离开西安经临潼县交口镇向渭北山区进发。7月29日,史可轩被盘踞富平县美原镇的地方军阀田生春杀害。部队北进受挫后退至临潼县康桥镇,许权中回队统一指挥,暂属冯子明部,冯委任许为旅长,先后驻防临潼县关山镇、泾阳县云阳镇及三原、高陵县城等地。全旅共有1290人,枪1002支。军内党、团组织比较健全。有共产党员53名、共青团员13名。1927年底南渡渭水进至商雒山区,归属李虎臣部,李委任许权中为旅长。1928年1月17日,驻防雒南(今洛南)县寺坡、三要司(黄村)等地。当时该旅中共旅委员会的人员组成是:高克林为书记,许权中、杨晓初、张汉俊(又名李大德)、高致凯为委员,为了加强许旅党的工作,省委又派刘景桂(刘志丹)、谢浩如(谢子长)、唐澍、廉益民、周益三等到该旅工作。旅委员会下辖的党支部由5个发展到18个,党员由53名增加到165名。
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共陕西省委的指示精神,渭华地区的党组织加强了对农民武装斗争的领导。在县委的领导下,击毙了国民党华县县党部主任委员李激石(李纪实),该县高塘的400多名武装农民与600多名徒手农民、200余名学生还集会斗争了土豪王文风。为了培养军事干部,做好武装暴动的准备,县委在渭南中学增加了军事课。寒假期间,县委举办了党员训练班,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教育。
1928年3月,国民党反动派借“宣化事件”(渭南县委组织500多农民和300多学生打死了捣毁宣化高小的两名反动分子)疯狂镇压群众,先后有40多人被捕。反动派对群众的残酷镇压,激发了群众革命斗争的进一步开展。中共渭南县委在3月10日前处决恶绅2名,抄没了5家豪绅的财产。中共陕西省委于1928年3月12日,向各级党组织发出通告,指示各级党组织要“立即发动民众斗争,在农村中则由抗租、抗债、抗捐、抗税、抗一切摊派勒索等斗争,一直转为杀豪绅、地主、官吏,夺取武装,围攻县城的大暴动”。中共华县县委和共青团华县县委3月16日联合发出通告,要求扩大游击战争,组织暴动,打击敌人。
根据中共中央1928年3月18日关于《陕西工作决议案》精神,中共陕西省委常委会于3月22日决定,以渭南、华县、五一、华阴、临潼等5县为陕东暴动区,成立中共陕东区特派委员会(简称陕东特委),以省委常委刘继曾为特委书记。陕东特委于4月6日召开了第一次扩大会议。听取了渭南、华县的工作汇报,讨论了陕东区目前工作计划及许权中旅的行动问题,通过了《中共陕东区特派委员会目前工作计划大纲》。渭南、华县、五一县的党、团联席会议根据《大纲》要求,制定了《临时纪律11条》。4月下旬,中共陕西省委书记潘自力到渭南、华县、固市等地,传达中共中央指示精神,了解陕东区党的工作和群众斗争情况,指导陕东区的暴动斗争。
中共渭南县委于1928年4月下旬发出第3号通告,部署从5月1日至4日,分片召集群众暴动大会,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处决豪绅、地主及反动分子。5月1日,崇凝举行群众暴动大会,宣布成立了崇凝区苏维埃政府,处决了两名恶差,会后示威游行,抄没了恶绅李玉林的商号,将财物分给了群众;5月3日,阳郭镇举行群众暴动大会,抄没、分配了土豪牛星照的粮食和财物;5月4日,三张镇举行群众暴动大会,收缴了警察分所的枪支,处决了税务所长。在3个集镇群众暴动大会的影响下,渭南县东南各村的农民也揭竿而起。华县第四区党委带领党、团员及武装人员,于5月3日晚袭击了薛家村的大恶霸薛良臣的家,没收、分配了他家的粮食和浮财;5月4日,高塘镇举行群众暴动大会,会后查抄了薛良臣的商店,烧了账簿,分了财物;5月5日,东王村举行群众暴动大会,宣布村苏维埃政府成立,会后查抄了土豪杜金科的财物。中共五一县委组织了特别武装队,查抄了劣绅张克俭的财物,处决了土豪韩大顺、黄五纪等人,烧毁了国民党军的西板桥粮台,成立了信义区和隆兴区苏维埃政府。
为了加强渭华地区的农民武装骨干力量,陕东特委从华县、渭南选调了一批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农民运动的积极分子,到驻雒南县的许权中旅学习军事。4月下旬,许权中旅党组织派共产党员张汉俊率领在许旅学习的渭华地区的军事人员返回,并带回一批武器和弹药,进行武装活动。后由陕东特委正式命名为陕东赤卫队,归特委直接领导,任命张汉俊为队长,薛自爽为副队长,冯养浩为党支部书记。下辖3个分队和由少年组成的大刀队,从40人发展到百余人。陕东赤卫队成立不久移驻高塘镇西南的塔山,构筑工事,设立枪械修理所,储备粮食,形成了军事据点和补给基地。
此时,冯玉祥正与奉军及河南地方军阀樊钟秀激战于河南。李虎臣趁冯玉祥在陕西军事力量空虚之机,联络原国民二军各部发动反冯战争,许权中旅亦被调赴潼关同冯军作战。5月10日,李虎臣部与冯玉祥部激战于潼关南之北山,李被击败。当晚唐澍、刘景桂率领一部撤出战斗向渭华地区进发。许权中、杨晓初发现部队撤离潼关,也率部赶到渭华,抵达华县瓜坡镇宣布起义,并进行了初步整编。部队抵达高塘镇后,宣布西北工农革命军正式成立。由唐澍任总司令,刘继曾任政治委员,刘景桂任军事委员会主席,廉益民(卢少亭)任政治部主任,王泰吉任参谋长,吴浩然任军党委书记,许权中任军总顾问兼骑兵队长,杨晓初任军财政经济委员。军下辖4个大队及赤卫队、1个骑兵队,全军近千人。工农革命军与农民运动相结合后,形成了以华县的高塘、渭南的塔山为中心,东至少华山,西至临潼东,北至豫陕大道,南至秦岭北麓沿山,约200平方公里的红色武装割据区域。在起义的中心区域内,反动的基层政权组织全部被摧垮,以村为单位的基层苏维埃政府普遍建立。基层苏维埃政府领导农民群众向农村的封建地主阶级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先后清算、斗争了150多名土豪劣绅及其他反动分子,处决了60余名最坏者,没收了地主的粮食和浮财,将其中的一部分分给了穷苦的农民。
冯玉祥在取得潼关战役的胜利,巩固了西安的城防之后,调集了田金凯、魏凤楼、孙连仲3个师,并调集渭华一带的警察、民团,于6月份对起义的中心区域实行军事“围剿”。渭华起义的军民同反动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工农革命军和陕东赤卫队主动到外线出击,袭击华县县城,截击敌军辎重,破坏交通及通讯设施,进行了3次大的战斗。
第一次战斗
冯军以1个旅由渭南县城出发,沿龙尾坡向起义的中心区域进攻,妄图经崇凝攻占塔山,被谢子长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第三大队击退,冯军伤亡很大。
第二次战斗
起义部队派第二大队队长武培谋,率精兵百余人,前往赤水沿公路截击敌人枪弹物资车辆。又派第三大队队长谢子长率精锐百余人,由南山麓向瓜坡、阎岩一带执行任务。冯军田金凯骑兵师,由华县出发直驱高塘,向起义部队进犯。由于对敌情掌握不够,防范疏忽,当冯军已到高塘附近并已成半包围形势时,起义军尚未察觉。当时北堡子有一农民,急来第五中队报告,队长周益三即率所部连同二大队留守人员,由村东坡地向骆驼项敌人冲击。当时的枪声、冲锋号声惊动了总司令部,赤卫队长张汉泉亦率部出动,向冯军冲去。起义军前一天派出的两支兵力也加入了战斗,对其形成钳形夹击,冯军以为中伏,遂落荒而逃。
第三次战斗
冯军两次进犯被打退之后,起义部队派许权中率骑兵分队驻箭峪一带,指挥驻崇凝第四大队以及塔山赤卫队,巩固西线;第一大队驻涧峪,防敌由东入侵;第三大队驻高塘以东,拱卫高塘;第二大队驻守高塘北,作为机动部队。6月19日,冯玉祥部宋哲元亲率号称3师之众,以地方团队为前驱,向起义部队大举进犯。宋哲元率魏凤楼师及另1个旅,由渭南县东南之龙尾坡进犯高塘;另1个旅,由阳郭镇进犯塔山、箭峪口、崇凝镇。起义部队士气旺盛,且以逸待劳,与数倍敌人大战达半日之久,反复冲杀,终以众寡悬殊,不得已撤出阵地,转移到南山涧峪、牛峪口一带。当时,起义部队又在崇凝、箭峪等地向国民党军反复冲杀,激战一夜后,被迫离开牛峪口向秦岭一带转移。7月初,起义部队在雒南两岔河、保安镇地区遭到国民党军队和地主武装的袭击。部队被打散,余部转入隐蔽斗争。此次起义,唐澍、廉益民、吴浩然、李大德、薛自爽等壮烈牺牲。刘景桂等少数人员分散转入隐蔽斗争。
渭华起义失败后
国民党反动派对起义地区的人民群众进行了极其残酷的镇压。在华县的高塘和渭南县的崇凝分设县佐,专事镇压屠杀参加过起义斗争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学生、农民,凡是起义涉及到的地方,均成立所谓“清乡团”,实行反动的“连坐法”。土豪劣绅、警察差役、地痞流氓,疯狂地进行阶级报复,反攻倒算,恣意杀人放火。数百革命人民死于反动派的屠刀下,剜眼、掏心、断肢、分尸,惨绝人寰,有的父子同时遇难,有的兄弟同日遇害,有的全家被杀。渭华原上一片白色恐怖,许多群众的房屋被焚毁。有的房地财产被抄没“充公”。但是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采取各种不同方式,仍继续不断地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