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安史之乱_安史之乱的前因后果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爱江山更爱美人,提到中国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就会将她和安史之乱联系着一起。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这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国力巅峰时期,经历过很多盛世,有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则天的“治宏贞观,政启开元”及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成为享誉世界的强盛王朝。国家经济发达,人民安居乐业,一派大好的气象。然而,这一切随着安史之乱的发生,再也不复存在了。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有很多方面。
1、上层腐化
唐玄宗开元时期,社会经济虽然达到空前繁荣,出现了盛世的局面。但伴随而来的并非励精图治、而是骄奢淫逸。唐朝最高统治集团日益腐化,唐玄宗就整天过着纵情声色的生活,杨贵妃一家势倾天下,任意挥霍,宫中专为贵妃院织锦刺绣的工匠就达七百人,杨贵妃的姐妹三人每年脂粉钱就上百万。杨氏兄弟姐妹五家,声色犬马,权欲熏心,过着荒淫糜烂的生活。
2、奸臣当道
唐玄宗纵情放荡,不务朝政,朝中自然滋生了许多奸臣小人。先是“口有蜜、腹有剑”的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达十九年之久。他在职期间排斥异己,培植党羽,把持朝政。继他上台的杨贵妃之兄杨国忠,更是一个“不顾天下成败”,只顾循私误国之人,他公行贿赂,妒贤忌能,骄纵跋扈,不可一世。他与安禄山之间争权夺利,成了安史之乱的导火线。
3、权力失衡,难以驾驭
唐玄宗设立节度使制度,他们的权力过大,甚至到了“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还有其兵甲,更有其财赋”的程度,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这与诸侯割据有何区别,唐朝中央皇权就成了摆设,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到天宝元年(742年),边军不断增加,达到四十九万人,占全国总兵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仅安禄山所掌范阳等三镇即达十五万人。而中央军则不仅数量不足,而且质量太差,平时毫无作战准备,打起仗来,不堪一击。
754年,安禄山奉命入长安,玄宗由是更信任安禄山《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七》:上尝谓力士:“朕今老矣,朝事付之宰相,边事付之诸将,夫复何忧!”
最终,安史之乱爆发,而且持续了八年之久。虽然这场战争最后是以唐王朝的胜利,安史叛军的失败而结束,但此时的唐王朝已不堪重负。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再也无法重现往日的辉煌,最终由盛转衰,走向了灭亡。
安史之乱,使唐王朝的人口一度从原来的5300多万,锐减到了1700多万。八年战乱,黎民百姓死伤过半,安禄山手下的许多胡人士兵,喜好杀戮,无恶不作,杀死的百姓不计其数,许多对方都被屠戮殆尽。
安史之乱后期,由于唐王朝的反攻,叛军几度进攻失利,以史思明为首的叛军竟然为了泄愤而大肆屠城。
人口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如果不能以人为本,为民谋福,再强大的国家,也会慢慢衰败。所以安史之乱成了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安史之后也再无盛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