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胶柱鼓瑟什么意思_胶柱鼓瑟的典故

时间:2023-02-06 10:03:02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胶柱鼓瑟 【成语释义】比喻办事拘泥固执,固守成规,不知灵活变通。 【典故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成语故事】在《史记》里,《廉颇蔺相如列传》是一篇合传,主要写

胶柱鼓瑟

胶柱鼓瑟什么意思_胶柱鼓瑟的典故

【成语释义】比喻办事拘泥固执,固守成规,不知灵活变通。

【典故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胶柱鼓瑟什么意思_胶柱鼓瑟的典故

【成语故事】在《史记》里,《廉颇蔺相如列传》是一篇合传,主要写了廉颇和蔺相如二人,另外也写了赵奢、赵括、李牧等人。廉颇主要事迹在作战上,蔺相如则主要在外交上。但这两人又有一段从失和到交好的过程,鲜明地表现了两种不同的性格,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精神,跟廉颇勇于认错结合起来,构成了这篇合传最光辉的部分。这个故事千百年来广为传诵,可见影响之深远。

胶柱鼓瑟什么意思_胶柱鼓瑟的典故

廉颇是赵国的良将。其用兵表现出了持重的特点。公元前262年,秦韩两国交兵,秦军攻下韩国的野王(今河南沁阳市),韩国上党(今山西省东南部)的通路被截断。韩国上党守将冯亭便把地献给赵。赵国的相国平原君亲往受地,激怒了秦国。秦集中兵力攻下上党后,便与赵军战于长平。长平之战,赵国师出无名,得不到国内人民的充分支持和同情,再加之秦国的强大,所以这是一次对赵国很不利的战争。因而,廉颇固壁不战,这在当时是最明智的战略,使秦军攻长平三年而不能下。可是,赵孝成王却中了敌人的反间计,要让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为主将。已经患有重病的蔺相如知道后,立即劝阻赵孝成王说:“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意思是:大王要让赵括代替廉颇担任主将,那就好像把瑟上的弦栓胶住了来弹奏一般。赵括只死读了他父亲赵奢留给他的兵书,根本不懂得灵活运用。

但是,赵孝成王根本不听,还是让赵括代替廉颇当了大将。赵括根本不顾秦强赵弱以及当时的实际情况,否定了廉颇固壁不战的正确战略,而轻于进兵,使得赵军四十多万人,陷人秦军的包围,粮道断绝,全部被歼于长平,赵括也送掉了性命,弄得赵国几乎灭亡了。

胶柱鼓瑟什么意思_胶柱鼓瑟的典故

根据这个故事,后来“若胶柱而鼓瑟耳”这句话,被引申为“胶柱鼓瑟”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