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有哪些_一文解答

时间:2023-03-03 12:41:02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十多年来一直从事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及技术质量管理工作。近些年来,因公司的需要,工作岗位改为安全生产管理,有幸接触到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也许是此前

十多年来一直从事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及技术质量管理工作。近些年来,因公司的需要,工作岗位改为安全生产管理,有幸接触到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也许是此前做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管理工作的缘故,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又因为要确保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必经之路,于是在近三年的时间里对安全生产标准化这一课题进行了学习和研讨,对安全生产标准化有了较深层次的认识,在这里,我想把我的学习心得和工作经验分享给大家。

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有哪些_一文解答

要做好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应遵循以下四点要求:

三个基础;

一个核心;

一个动态循环管理模式;

八个核心技术要求。

下面我来阐述一下四点要求的具体内容:

一、三个基础

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以安全风险管理、隐患排查治理、职业病危害防治为基础,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持续改进安全生产工作,不断提升安全生产绩效,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健康,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

二、一个核心

一个核心就是企业要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根据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法规建立的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对安全生产层层负责的制度。

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时,要牢牢抓住安全生产责任制这个核心,否则,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就会失去方向或失去作用,最终要么不知道为什么要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把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为一种形式主义的东西,要么就会被动地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偏离了安全生产责任制这个核心。

三、一个动态循环管理模式

企业应采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PDCA”动态循环管理模式,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 33000-2016)的规定,结合企业自身特点,自主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通过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持续提升安全生产绩效。

四、八个核心技术要求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 33000-2016)规定了目标职责、制度化管理、教育培训、现场管理、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和持续改进8个体系要素的核心技术要求。

1、目标职责

企业应根据自身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文件化的总体和年度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目标,并纳入企业总体生产经营目标。明确目标的制定、分解、实施、检查、考核等环节要求,并按照所属基层单位和部门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承担的职能,将目标分解为指标,确保落实。

企业应定期对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目标、指标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考核,并结合实际及时进行调整。

企业应落实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机构,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并应按照有关规定设置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配备相应的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按照有关规定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建立健全从管理机构到基层班组的管理网络。

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责任制,明确各级部门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职责,并对职责的适宜性、履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考核。

2、制度化管理

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规章制度,并征求工会及从业人员意见和建议,规范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结合本企业生产工艺、作业任务特点以及岗位作业安全风险与职业病防护要求,编制齐全适用的岗位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发放到相关岗位员工,并严格执行。

企业应确保从业人员参与岗位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的编制和修订工作。

企业应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设施投入使用前,组织制修订相应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确保其适宜性和有效性。

3、教育培训

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培训。培训大纲、内容、时间应满足有关标准的规定。

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应包括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的内容。

企业应明确安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定期识别安全教育培训需求,制定、实施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并保证必要的安全教育培训资源。

企业应如实记录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情况,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和从业人员个人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4、现场管理

企业应对设备设施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立设备设施管理台账。

企业应分析和控制生产过程及工艺、物料、设备设施、器材、通道、作业环境等存在的安全风险。

生产现场应实行定置管理,保持作业环境整洁。

生产现场应配备相应的安全、职业病防护用品(具)及消防设施与器材,按照有关规定设置应急照明、安全通道,并确保安全通道畅通。

企业应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职业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为接触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健康监护档案。

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和工作场所的安全风险特点,在有重大危险源、较大危险因素和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设置明显的、符合有关规定要求的安全警示标志和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5、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

企业应建立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组织全员对本单位安全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辨识。

企业应建立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选择合适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定期对所辨识出的存在安全风险的作业活动、设备设施、物料等进行评估。根据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将风险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级,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并按照确定的相应风险等级,对其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实施风险差异化动态管理,制定并落实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建立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确保从业人员生命安全及财产不受损失,

6、应急管理

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应急管理组织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应急管理工作,建立与本企业安全生产特点相适应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

企业应在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建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制定符合GB/T 29639规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针对安全风险较大的重点场所(设施)制定现场处置方案,并编制重点岗位、人员应急处置卡。

企业应积极开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做到一线从业人员参与应急演练全覆盖,并对演练进行总结和评估,根据评估结论和演练发现的问题,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改进应急准备工作。

7、事故管理

企业应建立并保持有效的事故处理机制,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对生产安全事故能迅速地开展事故调查,做好事故报告和处理工作,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和减少事故损失。

企业应开展事故案例警示教育活动,认真吸取事故教训,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企业应根据事故等级,积极配合有关人民政府开展事故调查。

8、持续改进

企业每年至少应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一次自评,验证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检查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

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自评结果和安全生产预测预警系统所反映的趋势,以及绩效评定情况,客观分析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运行质量,及时调整完善相关制度文件和过程管控,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