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二次革命发动理由为何不充分_什么原因

时间:2023-06-19 16:07:33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严格来说,二次革命算不上一场真正意义的革命。 首先,孙中山等人起事仓促,国民党人各自为政,未形成统一阵线;其次,革命纲领、目标皆不明确,也没有得到广大群众支持,迅速

严格来说,“二次革命”算不上一场真正意义的革命。

首先,孙中山等人起事仓促,国民党人各自为政,未形成统一阵线;其次,革命纲领、目标皆不明确,也没有得到广大群众支持,迅速失败也是必然。但“二次革命”无疑是一次反抗袁世凯专政独裁,维护民主共和国的武装斗争。也正是“二次革命”被镇压后,袁世凯对南方的控制力大为提升,权力的膨胀最终让其走向破坏共和、复辟帝制的道路。对于孙中山而言,从1912年元旦他就任南京临时大总统,到1913年8月“二次革命”被镇压后再度流亡,虽然前后不足两年,却是他革命生涯中经历复杂、大起大落的一个阶段。对于袁世凯的错误信任,导致革命果实被窃取,也成了令孙中山痛苦不已的“一个巨大的政治错误”。

二次革命发动理由为何不充分_什么原因

1913年8月2日,孙中山与胡汉民乘船离开上海,原本计划在广东继续战斗,但因半道被陈炯明派人劝阻,只得被迫转道再度流亡日本。同年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很多革命党人在经历失败后纷纷脱离党籍,甚至投靠袁世凯。流亡海外的不少党人也因看不到革命前途,变志他图。糟糕至极的情况正如孙中山重新组党时所言:“意见分歧,或缄口不谈革命,或期革命以十年,种种灰心,互相诟谇,二十年之革命精神之革命团体,几乎一蹶不振。”

满眼尽是哀叹,革命党人各种心灰意冷、垂头丧气,唯有孙中山没有因此挫折而气馁,这种不屈不挠、屡仆屡起的革命精神也正是孙中山身上最可贵的特质。从1913年9月起,孙中山在日本开始筹备政党组织工作,他总结了辛亥革命以来的种种教训,也看到国民党松散不团结的症结,决定以一种新的形式组建新党。值得注意的是,孙中山等人“二次革命”失败,引起了国际关注,尤其是社会党国际局和许多国家的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对他多报以同情。也正是在孙中山开始筹备组党的同时,社会党国际局书记卡·胡斯曼于1913年9月发出通知,要求所属各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发起一场运动,支持中国进步势力。不久后他又写信给孙中山表示,“将来欧洲尽一切可能支持中国的事业”。

孙中山也曾将希望寄托于第二国际,后来他写了一封长达13页的致社会党执行局主席安·王德威尔德的英文函件,在信中表示“在第一次革命完成,我当选中华民国总统时,原计划以社会主义的理想来建设中国”,还告诉对方“我吁请你们协助我把中国建成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把你们的注意力和力量放在中国,提供各行各业的人才协助我。我需要像贵局这样的机构,提供以人才,以便从事这项伟大的志业”。

遗憾的是,孙中山与第二国际的合作没有最终完成。不久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局势风云突变,第二国际虽然没有正式宣布解散,但已停止活动。1914年8月4日,列宁曾宣布:“第二国际已死,第三国际万岁!”相当于宣告了第二国际的终结。在列宁宣告第二国际死亡的前一个月,孙中山已在东京宣布组建中华革命党,这个与国民党构架完全不同的新党是孙中山痛定思痛后,筹备半年的结果,但也正是因为这个新党,导致很多昔日的革命同志与孙中山分道扬镳,其中包括他多年的老搭档黄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