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辛亥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革命

时间:2023-06-28 15:06:15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1911年,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不久清朝土崩瓦解。过去,人们总是认为辛亥革命不够彻底,并对孙中山等人的软弱进行了批判。然而,当我们平静看待这段历史的时候,我们就会以新的

1911年,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不久清朝土崩瓦解。过去,人们总是认为辛亥革命不够彻底,并对孙中山等人的软弱进行了批判。然而,当我们平静看待这段历史的时候,我们就会以新的视角来看待妥协和退让。现在,许多历史上学者提出辛亥革命就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辛亥革命带来了分裂的危机

时间回到清末,当时清朝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要想让中国实现独立富强,就必须要结束清朝的统治。可是,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对于如何结束清朝却有着不同的意见。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立宪派主张应该实行和平过渡,通过建立君主立宪制让中国的制度改变,如此中国就不会爆发大规模的战争,避免国家分裂。而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则主张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朝,并且建立了一个以汉民族的民族国家。革命派受到日本“元清非中国”论的影响,主张中国的疆域就限于“汉地十八省”,其他地区则分别建立民族国家。

辛亥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革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随后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脱离清朝的控制。当时成立的“湖北军政府”将“十八星旗”作为了国旗,这面国旗很好地反映了当时革命党的疆域观和民族观。他们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发动革命,这个口号明显具有分裂主义的色彩。

辛亥革命爆发后,边疆地区的危机就突然加剧了。在青藏高原地区,赵尔丰才刚刚收复了西藏,但是他很快就被革命军所杀害。此后,进入西藏川军群龙无首,西藏地区的叛乱军队卷土重来,驱逐了川军。而英国则不断向西藏渗透,西藏变得岌岌可危。

辛亥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革命

在蒙古方面,外蒙古的宗教首领哲布尊丹巴沙比纳尔见清军撤走,于是和俄国勾结在一起,进攻清朝的库伦办事大臣衙门。到12月1日,哲布尊丹巴竟然公然称帝。

而当时日本在谋划所谓的“满洲独立”,而俄国则觊觎新疆。如果中国真的爆发了大规模的内战,那么东北、蒙古、新疆和西藏恐怕都很难保住,那么中国就很可能真的只剩下“汉地十八省”了。

二,南方和北方到底谁占据了上风?

当然,如果革命军能够以秋风卷落叶之势推翻清朝,那么这些危机就可能得到解决。但是,革命军到底有推翻清朝的能力吗?1911年,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但是大多数省的独立并非是革命的成果,而是南方各总督的“自立”。从1900年“东南互保”以来,南方各省的总督、巡抚就已经不再完全听从清朝的号令,逐渐演变为了地方军阀。在1911年,南方各总督、巡抚见清朝摇摇欲坠,也就是纷纷宣布独立,摇身一变为了革命党。但是,他们内心是不支持民主共和的。因此,南方军队也就是一盘散沙,战斗力极差。

辛亥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革命

在北方,清朝的还掌握着绝对的主动权。在内地,山西原本也宣布了独立,但是很快就被清军镇压。山东在宣布独立后,仅仅过去12天就宣布取消独立。而河南、甘肃、河北都发生过革命党的起义,但是在清军的进攻下很快就失败了。从双方斗争的情况来看,清朝在北方占据绝对的优势。

新疆的情况比较特殊。虽然大部分革命军只认可中国只限于“汉地十八省”,但是也有部分革命军认为新疆自西汉以来就归属于中国,因此提出了“汉地十九省”的概念,并且一些革命军还在新疆发动了革命,在伊犁成立了军政府。到1912年,新疆革命之势扩大,于是杨增新就开始大规模招兵买马,准备镇压新疆的革命。从后来的发展可以看出,新疆的革命军根本不是杨增新的对手。

辛亥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革命

在东北,赵尔丰的哥哥赵尔巽担任东三省总督,镇守东北。当时革命起义发展到了东北,赵尔巽调集大军镇压,革命起义很快就失败了。赵尔巽在东北的根基非常稳固,后来的张作霖之所以能够割据一方,就是因为他基本继承了赵尔巽在东北的根基。

袁世凯作为北方军阀的代表,它也不支持革命,因此选择对革命军开战。武昌起义后,袁世凯成为了内阁总理大臣,它指挥军队攻陷了汉口、汉阳,并炮轰武昌。袁世凯并不想将革命军一举镇压,而是想在镇压革命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地位,甚至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而革命军的领导人已经知道自己不是北方军阀的对手,于是同意和袁世凯谈判。

辛亥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革命

这场谈判,史称“南北和谈”。经过谈判,双方同意停止战争。由于实力不济,加上南方各总督巡抚原本也是立宪派的代表,因此南方方面大多数都同意向袁世凯妥协,并由袁世凯主持立宪或者结束清朝。孙中山等革命党显然不太希望清朝结束后又出现袁家王朝,于是就在1912年赶紧宣布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而这些措施很多都是为限制袁世凯而量身定制。

三,亡羊补牢,中华民国继承了清朝的领土主权

经过这些风风雨雨,孙中山和其他革命党的领导人认识到革命的一些局限性。例如,以前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没想到加剧了中国的边疆危机,差一点搞得国家分裂。于是孙中山进行了反思,他将过去立宪派提出的“五族大同”等思想和民主共和的思想进行了融合,首次提出了“五族共和”的概念。

辛亥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革命

而在北方,袁世凯也深知清朝在各地都有一定的势力,因此他不敢贸然取消清廷,而是选择以合法的角度取代。为此,他用各种方法拉拢各地军阀,并用革命来恐吓清朝的隆裕太后,试图让其主动让权。最终,袁世凯获得了成功,他成功让清帝退位,并成为了大总统。也就是说,这场革命的胜利者是袁世凯。

1912年2月12日,清廷颁布最后的一份诏书——《清帝退位诏书》,宣布清朝结束,国家实行“共和立宪国体”。同时,诏书明确规定“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如此中华民国就从法律的角度继承了清朝的所有领土主权,面积超过了1100万平方公里。

辛亥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革命

不过,边疆危机已经形成,光是一份诏书是无法真正实现中华民国对国土的继承的。在中华民国前期,国家都试图解决棘手的边疆问题。外蒙古,袁世凯和俄罗斯进行了谈判,俄罗斯承认蒙古的主权归属于中国,但是必须保证蒙古的“自治”。这就是承认俄罗斯对蒙古的控制,但至少保住了主权。

而在西藏方面,民国也试图和英国进行谈判。由于辛亥革命期间川军被驱逐,因此英国就有恃无恐。1913年,民国代表参加了“西姆拉会议”,英国提出了大量的苛刻条件,最终民国代表没有在其草案上签字。民国虽然未能控制西藏,但是民国始终没有和英国签订相关的文件,也就是使得中国一直保持着对西藏的主权。

辛亥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革命

在新疆方面,袁世凯上台后,就想让袁鸿佑出任新疆都督,想取代杨增新。结果杨增新先下手为强,刺杀了袁鸿佑。袁世凯见杨增新在新疆地位稳固,于是就让杨增新围新疆都督。此后,杨增新在新疆清除了革命军,成为了一方军阀。杨增新虽是军阀,但是他保卫了新疆,并将外蒙古的阿勒泰一带划给了新疆,使其没有跟随蒙古独立,因此他算是民国时期少有的能够保卫疆域的人。

在东北方面,辛亥革命后,赵尔巽弃武从文,主持修《清史》。而东北的军队则基本交给了张锡銮、张作霖。袁世凯试图将自己的心腹段芝贵安排在东北,以取代二张的势力。然而,袁世凯称帝后,张作霖就驱逐了段芝贵,成为了一方军阀。张作霖虽然是军阀,但是在国家主权方面并不糊涂,他拒绝了日本的无理要求,最后被日本人炸死,也正因为张作霖的存在,使得日本的“满蒙分离运动”破产。

辛亥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革命

从清朝到民国的“改朝换代”,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王朝革命最为平稳的一次,汤武革命、秦汉战争、隋唐更替、明清易代都发生了惨烈的战争,战争的时间基本在20年左右。如果当时南方和北方的势力没有选择妥协,而是“革命到底”,那么中国很可能陷入长期的内乱,那俄国、英国、日本必然会趁机瓜分中国边疆,中国就有可能变成了“殖民地”。辛亥革命虽然不完美,不彻底,但它以和平的方式结束了革命,结束了清朝,使得战乱没有蔓延,使得中国对边疆的主权得以继承。因此,我们可以说辛亥革命就是中国的“光荣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