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什么是袍哥会(袍哥会的起源)

时间:2022-02-12 16:59:02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袍哥会起源于清朝末年,曾参与过四川保路运动和武昌起义等重要历史事件,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渐消亡。袍哥会的活动遍及四川、重庆、云南等中国西南地区。人数众多,影响深远,充

袍哥会起源于清朝末年,曾参与过四川“保路运动”和武昌起义等重要历史事件,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渐消亡。袍哥会的活动遍及四川、重庆、云南等中国西南地区。人数众多,影响深远,充满了神秘色彩,人们难以知晓。因此袍哥会的来龙去脉,内部秘密,备受人们关注。

什么是袍哥会(袍哥会的起源)

袍哥会参与的历史事件

1644年,清军人关,清朝取代了明朝的政权以后,对汉族采取武力镇压手段,民间爆发“反清复明”的起义斗争,其中规模最大的要算“天地会”。后来天地会中,又分出一股叫“哥老会”。道光、同治两朝以后,哥老会在四川便通称为“袍哥”。

辛亥革命前夕,四川在孙中山“同盟会”策划下,爆发了“保路运动”,全省各地纷纷组织保路“同志会”,进而发展为反清武装力量“同志军”,实质上是利用各地袍哥组织作骨干,引导农民推翻清朝政权。

大量的下层群众蜂拥参加袍哥组织以后,又渐渐影响士绅富户的相互效尤,借此保家。到1911年,四川的袍哥组织,更深入各州府、县的城镇乡村,到处都在“开山、立堂”,当时民间流行两句口语:“明末无白丁,清末无倥子”。倥子是指未参加袍哥组织的人。

1911年10月,随着武昌起义成功,“大汉四川军政府”宣告成立。据王右瑜在《大汉四川军政府成立前后见闻》上记载:“尹昌衡高居大汉四川军政府都督后,公开提倡哥老会组织,在都督府大门上,挂出一个‘大汉公’的招牌来,白封为大汉公的‘舵把子’。那时,滇、黔、湘等三省军政府,曾联名通电诋斥成都军政府为‘袍哥政府’,表示不予承认。尹昌衡见到外面风声不好,便下令取缔哥老会,于是成都市上二百多个公口招牌,一律都收拾起来了,但是表面上收了招牌,实际上暗地里仍然在继续发展。”

什么是袍哥会(袍哥会的起源)

袍哥会的组织形式

重庆、成都地区的袍哥组织,其形式与全省其他县市相类似,是横行组织,即所谓“兄弟道”,以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信条。联络的聚点,最初叫“山头”、“香堂”,随着参加的会众日益增多,才由山头、香堂改为“码头”(又叫“公口”、“社”),码头要分五个堂口:“仁、义、礼、智、信”(又称“威、德、福、智、宣”)。

五个堂口是五类性质的人参加:仁字是旧社会有面子、有地位的人物,义字旗是有钱的绅士商家,礼字旗是小手工业劳动无产者。有几句概括特征的口头语:“仁字讲顶子,义字讲银子,礼字讲刀子。”其他地区也有类似的口头语:“仁字旗士庶绅商,义字旗贾卖客商,礼字旗耍枪。”至于智、信两堂的人,都是旧社会中“最低级”的体力劳动者,不过其组织办法中,有些莫名其妙的规定。如旧社会被认为操下等职业的娼妓、烧水烟、修足匠、擦背、理发、男艺人演女角等类人,都规定不能参加袍哥。还有搞盗窃的,妻子乱搞男女关系的,母亲再嫁的,也都遭到鄙视,不能参加袍哥。但是抢劫财货的土匪流氓,却又可以参加。

每一个公口(堂口)的组成份子为十排:头排首脑人物称为“大爷”。大爷中除了“龙头大爷”或“坐堂大爷”之外,还有专司赏罚的“执法大爷”,另处还有些不管事的“闲大爷”。

二排是一个人,称为“圣贤二爷”,这是大家推举出来的人正直,重义守信的人,隐喻为桃园结义的“关圣人”,但这个人一般是在码头上不起作用的老好人。

什么是袍哥会(袍哥会的起源)

三排中有一位“当家三爷”,专管内部人事和财务收支,尤其在开香堂时,负责安排规划各类事务,这是一个全码头的重心人物。五排称“管事五爷”,分“内管事”、“红旗管事”、“帮办管事”、“闲管事”。“内管事”即“黑旗管事”,必须熟悉袍哥中的规模礼节、江湖术语。办会时,由他掌管礼仪,唱名排坐,和传达舵把子的吩咐。“红旗管事”专管外交,负责接待三山五岳、南北哥弟。在联络交往中,要做到来有接,去有送,任务相当复杂。袍哥中有两句流行口语:“内事不明问当家,外事不明问管事。”

五排以下,还有六排的“巡风六爷”,在办会期间或开设“香堂”时,他便专司放哨巡风,侦查官府动静,负通风报信的专责。八排九排的人,平时专给码头上各位拜兄跑腿办杂事,一到开设香堂的会期,他们最为忙碌,听从当家三爷的支配提调,全码头就靠这些人上下跑跳。十排又称“老幺”,老幺还要分“大老幺”、“小老幺”。从一排起到十排止,总称为“一条龙”。在成都,一般码头都称“公”和“社”,社还要分“总社”和“分社”。

各地袍哥都不设“四排”和“七排”,据说四是桃园结义如有赵子龙在当为四弟,故虚此席。七据说是叛徒,瓦岗寨的罗成,行七。八、九忌杨家将八姐九妹之称。因此就没有人操四排和七排了。

哥老会虽是以“讲豪侠、重义气、解放推食、急人之急”相号召,又以旧礼教的“五伦八德”为信条,但是由于封建意识恶性膨胀,一部分人的逐渐变质,结果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袍哥,即所谓“清水”和“浑水”。

什么是袍哥会(袍哥会的起源)

袍哥每年有几次会期,最郑重的一次就是农历五月十三的“单刀会”,相传是三国时关云长单刀赴会的日子。这一天,大小码头、公口都要隆重举办盛会,张灯结彩,大排香案,欢宴会众,广纳宾朋。初次参加袍哥的人,必须具备“身家清、己事明”两个条件,才由引进拜兄引入会场,参见恩拜四兄即恩兄、承兄、保举、引进,接受“栽培”,确定“排行”,然后才可以称兄道弟,成为正式的袍哥。原先的袍哥,也要在这次会上论功行赏,办理“提升”。其他的集会,如正月办“春台酒”,腊月要办“团年会”,还有不定期的“迎宾会”。在会期中,除了互相拜望,大吃大喝,大赌大抽(鸦片)之外,还要借此机会解决仇怨纠纷,由头面人物站出来“捞梁子”。

在重庆,袍哥的码头绝大多数是在茶馆里。有的茶馆前正式挂出某某公或某某社的招牌,茶馆为袍哥的活动中心和联络站,经常由红旗大管事坐堂负责。

袍哥还规定有十八条罪行,如不孝父母罪、不敬长上罪、殴打亲属罪、调戏妇女罪等等,犯了以后要受到“剽刀”、“碰钉”、“三刀六个目艮’’,‘‘自己挖坑自己埋’’、‘‘挂黑牌’’、‘‘连根拔”和“降级”等等惩处。其他在袍哥的经典《海底》中还规定有“十条”、“十款”、“十要”、“十禁”、“五伦”、“八德’’、“九章”,文字通俗,真伪莫辨。所有这些规定条款,在成都地区的袍哥组织中,实际上都很少执行过。

什么是袍哥会(袍哥会的起源)

袍哥的经济来源和势力

关于袍哥组织的经济来源,据范绍增在全国文史资料第84集写的《回忆我在四川袍哥中的组织活动》一文中说:“…钱的来源,主要的有以下几个:一是嗨袍哥时缴的基金或有钱袍哥的投资,二是拜码头、开茶馆的收入,三是大摆赌博、抽头吃利,四是经营烟毒、囤积粮食油脂等不正当收入,五是贩卖枪支弹药武器等。后来还产生一种“保烟帮”专门为到山区购办鸦片烟土的帮伙保镖,安全通过关卡,到达目的地后,收到取百分之二十或三十的保镖费。范绍增所述均系一般来源,各地区袍哥组织情况不同,手段千奇百怪,无法详述。但有的组织或明或暗接受特务机构、军队、政府津贴或挂出军、政某部门招牌,公开收税催捐,中饱私囊,则是显而易见的。

重庆袍哥大小公口(码头),十几年来在千个以上。除了“孙、吴、丁、张”和“马、袁、江、汤”之外,更为出名的有能通长江一带青红两帮的冷开泰,有名震川南的邓叔才,有北路总关火的马昆山,有倒插鸡翎子的龚谓德,有八方搁平的陈俊珊。这些人的作用和毒气,确也不亚于范绍增、陈兰亭、石肇武之流。

袍哥会的消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以土地改革的方式加强对社会基层的控制,取缔一切民间帮会组织,并且对抵抗解放军的武装袍哥会大肆镇压,包括给共产党提供过帮助的红色袍哥组织也都迅速瓦解了,其一百多年的历史就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