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陈述古辨盗什么意思_陈述古辨盗的原文解析

时间:2022-03-26 16:03:13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原文 陈述古①密直②知建州浦城县日,有人失物,捕得莫知的③为盗者。 述古乃绐④之曰:某庙有一钟,能辨盗,至⑤灵!使人迎置后阁祠之,引群囚立钟前,自陈:不为盗者,摸之

陈述古辨盗什么意思_陈述古辨盗的原文解析

原文

陈述古①密直②知建州浦城县日,有人失物,捕得莫知的③为盗者。

述古乃绐④之曰:“某庙有一钟,能辨盗,至⑤灵!”使人迎置后阁祠之,引群囚立钟前,自陈:“不为盗者,摸之则无声,为盗者摸之则有声。”

述古自率同职⑥祷钟甚肃⑦,祭讫⑧,以帷围之。乃阴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令手入帷摸之。出而验其手,皆有墨,唯一囚无墨。

讯⑨之,遂承为盗。盖⑩恐钟有声,不敢摸也。

注释

陈述古:即陈襄,字述古。 密直:“枢密院直学士”的简称。 的(dí):确实,实在。 绐(dài):古同“诒”,欺骗。 至:极,甚。 同职:下属的官吏。 肃:恭敬。 讫:完毕。 讯:审问。 盖:因为,由于。

译文

陈襄是枢密院直学士,在担任建州浦城县的县令时,有户人家被盗,官府抓到了一些嫌疑犯,但不知道谁是真正的盗贼。

陈襄欺就骗他们说:“某座寺庙里有一口钟,能够辨认盗贼,非常灵验。”陈襄派人把那口钟抬到县衙后面的楼里供奉起来,带领嫌疑犯们站在钟前,对他们说:“不是盗贼的人摸钟,钟不会响,是盗贼的人摸钟,钟就会响。”

陈襄亲自率领下属十分恭敬地向钟祈祷,祭祀完毕后,用帐幕把钟围起来。陈襄暗中派人用墨汁涂在钟上,过了很久,带领嫌疑犯一个个地让他们把手伸进帐幕里摸钟。出来后检查他们的手,发现都有墨汁,只有一个嫌疑犯的手上没有墨汁。

陈襄对这个人进行审问,他于是承认自己就是盗贼。因为害怕钟会发出声音,没有敢去摸钟。

陈述古辨盗什么意思_陈述古辨盗的原文解析

文言知识

陈述古辨盗什么意思_陈述古辨盗的原文解析

说“盖”:“盖”的本义是“用茅草等编成的覆盖物”,引申为能用于遮盖的东西。

“盖”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常见释义。

指“掩盖,遮蔽”。如成语“欲盖弥彰”。 指“超出,胜过”。如《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又如成语“盖世无双”。 指“因为,由于”。如上文中的“盖恐钟有声,不敢摸也”。 指“大概,大约”,表示推测。如《游褒禅山记》:“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人物故事

陈襄,字述古,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是北宋时期的名臣,理学家。

陈襄为人公正廉明,识人善荐,与大文豪苏轼有过一段交集。

陈述古辨盗什么意思_陈述古辨盗的原文解析

宋神宗熙宁五年,陈襄出任杭州太守,苏轼此时正在杭州任通判。

通判就是州府长官的行政助理,握有裁可、连署州府公牍和监察官吏的实权,号称监州。

陈襄是苏轼的顶头上司,比苏轼大了20岁,二人都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政治上有共同语言,而且这时苏轼已经名满天下,所以陈襄没有把苏轼作为下属看待,反而与苏轼结为忘年之交,留下了一段佳话。

陈述古辨盗什么意思_陈述古辨盗的原文解析

陈襄和苏轼在杭州都十分关心民间疾苦,陈襄疏浚唐代李泌六井,灌溉农田,而苏轼则疏浚西湖、葑泥筑堤,留下著名的“苏堤”。二人还相互题赠诗词,有多首流传于世。

熙宁七年,陈襄调任陈州太守,苏轼同舟送行并写下《南乡子·送述古》,词中写道:“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这已是声泪俱下,足以见证两人友谊之深厚。

出处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权智》

启发与借鉴

陈述古辨盗什么意思_陈述古辨盗的原文解析

陈襄面对盗窃案,不按常理出牌,而是抓住嫌疑人害怕被识破的心理,巧施妙计让盗贼自己现出原形。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陈襄的睿智和对人性的洞察。

俗话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做了坏事,总会内心不安,为了掩盖罪行常常会表现得异于常人,这样早晚会露出马脚。所以,莫伸手,伸手必被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