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以杀止杀什么意思_以杀止杀的历史来历

时间:2022-04-16 12:25:40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如果法律只沦为统治者保护独裁和发泄私欲的工具,那么,法律就只会成为恶法,恶法也会随着城头大王旗的变换轮流到自家。 金庸善于借武侠讲述历史,如《鹿鼎记》就选取了明末清

如果法律只沦为统治者保护独裁和发泄私欲的工具,那么,法律就只会成为恶法,恶法也会随着城头大王旗的变换轮流到自家。

金庸善于借武侠讲述历史,如《鹿鼎记》就选取了明末清初的第一起“文字狱”开场,再现了古代的几大酷刑。“至于江南名士,因庄廷鑨慕其大名,在书中列名参校者,同日凌迟处死……所谓凌迟处死,乃是一刀一刀,将其全身肢体肌肉慢慢切割下来,直至犯人受尽痛苦,方才处死”,而编撰者庄廷鑨已死,愤怒的清廷唯有“开棺戮尸”,其家数十口,十五岁以上的“尽数处斩”……

以杀止杀什么意思_以杀止杀的历史来历

自“斩”“磔”“剐”“绞”等酷刑直至当下世界的处罚,威权的残忍处决及其恐吓逐渐消弥于历史的长河中,于是,文明之进程或可从瞠目结舌的死刑至当今的惩罚方式中得以窥豹。

1以杀止杀

我国最早的信史年代是三千多前的商周。其时,无论是商纣王(发明炮烙之刑)还是周厉王(推行弭谤政策),都有着最原始的刑罚理念:“以刑止刑,以杀止杀。”除了刑罚的方式粗暴残忍外,可以施予刑罚的名目也异常繁多。据《周礼》记载,当时可被判死刑的滔天罪行就多达五百条。那么,死刑的“五百条”名目包括什么呢?《周礼》举例说:“杀贼(注意,先秦两汉时期,贼指作乱叛国的人,而不是盗贼的意思)、谍(间谍)而搏(分尸)之。凡杀其亲者(杀害亲人的),(处死后)焚之;杀王之亲者,(处死后)辜(分尸)之。”

以杀止杀什么意思_以杀止杀的历史来历

周厉王

其时的处决已开始讲究天时:“协日(挑日子)刑杀”。具体的标准是“赏以春夏,刑以秋冬”。《鹿鼎记》开场的冰天雪地、一片肃杀的场景描写也与之相符。地利则指根据身份等级的不同,处决的场所也不一样:“行刑当就三处:大罪於原野,大夫於朝,士於市”。唐代的唐肃宗还增添了独柳树、狗脊岭这两个有名的行刑场所。《礼记》所谓“行人于市,与众弃之”指的是人和,即邀请民众一起把罪人抛弃了,只不过统治者的“刑人于市”最后在殉道者眼里变成了自己的“求仁得仁”。南宋丞相文天祥誓死不屈,最后行刑于菜市口,千载之后,谁人记得元朝刀锋的冷冽?谁不记得文天祥的正气?

这套繁琐的刑罚程序遭到了唐代柳宗元的批评,后者在《断刑论》里指出:囚犯从春天知道自己要死后,却要等到秋冬才能行刑,这真让其求死不能,求生不得。囚犯在暗无天日的牢房下要度过漫长的酷暑,当他汗流浃背、痈疽发背,手架脚镣却让他痒不得搔、痛不得摩、饥不得食、渴不得饮、目不得瞑、支不得舒,以至呼天抢地,街上行人听闻还以为自己听到来自地狱的哀嚎。

以杀止杀什么意思_以杀止杀的历史来历

柳宗元

由此观之,这套刑罚程序虽然符合礼法,实际却惨无人道,而且从功利角度上看,它还极大地降低了行政效率,造成了公帑的浪费。

另外,令囚犯哀嚎不已的原因还包括行刑方式的残酷。当时处死的方式有:腰斩和斩首。郑玄对《周礼》的注解说: “斩以斧钺,若今要(腰)斩也;杀以刀刃,若今弃市也。”今日的考古发现让我们感受到了斧钺的巨重,而它那阴森的图案,也让人感到当年罪犯在等待生命的最后一刻时的煎熬与恐惧。

到了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著作里出现了铡刀的雏形:P斧锧。如《韩非子》记载西门豹为自己辩解时说:我之前不通晓治县的道理,现在懂了。请魏文侯您先把官印还给我,让我再试一次。如果依然治理不当,我愿接受腰斩(斧锧)的刑罚。所谓“锧”就是古代腰斩用的垫座,《战国策》记范睢说:我的胸瘦小得铺不满砧板(椹质),而腰纤细得挡不住斧钺。西门豹被腰斩与否依据的是他个人承诺的实现与否,体现的是先秦法令的模糊与主观,朝夕令改也就直接损害了这时期的法令的威信。

以杀止杀什么意思_以杀止杀的历史来历

从商周发明的五刑,到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不断思考如何借法令来平定眼前的乱世,经过几代人的总结,秦朝的严刑峻法应运而生。其中代表人物便是用搬运木头树立法令威信的商鞅,可变法的反复却也让商鞅亲身体验了车裂的残忍,而焚书坑儒的李斯最后也品尝到了腰斩的无情。后世中最著名的铡刀当属《三侠五义》里包公的“青天三铡”,最著名的被腰斩者首推“渣男”陈世美。

2吊民伐罪

先秦的残忍刑罚在追崇黄老之学、无为而治的汉朝文景二帝手中被逐渐抛弃。汉文帝废除了肉刑,汉景帝则减少了鞭笞的数量。但很快,穷兵黩武、好大喜功的汉武帝就向世人毫无保留地展示了各式阴冷刑具:大刑用的甲兵、斧钺;中刑用的刀锯、钻凿;薄刑用的鞭扑……

汉武帝对斩首的嗜好直接影响了其麾下大将,成为他们凯旋的“标配”。史书记载:“将军(李)广利斩大宛王首(首级)”“将军(霍)去病、公孙敖出北地二千余里,过居延,斩首虏三万余级”“大将军卫青将六将军兵十余万骑出定襄,斩首三千余级”……最高纪录是霍去病创造的,他在与匈奴王侯率领的部队作战中斩获“首虏七万余级”。霍去病甚至在凯旋的愉悦中拜祭天地、举行封禅之礼。由于汉武帝多次西征,加上匈奴本身的强悍,而战争必然有胜有败,武帝却只听得凯旋的得胜令,见不得自己的手下吞败。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以少战多,血战而降,武帝将李陵家“夷三族”。《汉书》记李陵所言:我为武帝率五千兵马扫荡匈奴,因缺少援军而战败,有什么对不起汉朝,他居然诛杀我全家?!又,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李广利战败投降,武帝诛灭李广利全族、枭首其妻、腰斩左丞相……

以杀止杀什么意思_以杀止杀的历史来历

另外一个被腰斩的人是耍了武帝的“乐通侯”栾大。汉武帝晚年追求万寿无疆、迷信方术。栾大学过方术,被举荐给汉武帝,后者为了试探其法力,让其施展一下小方术。栾大便用方术中常见的配方:磁石屑、鸡血,捣鼓一下便让棋盘的棋子充满磁性。异性相吸、同性相斥的原理让棋子互相碰撞起来,而皇帝则恍惚间睁大了眼睛,心想这是神仙使者吧?

为了讨好神仙使者,武帝很快展现了自己拍马溜须的天资,将无寸土之功的栾大封为“乐通侯”、拜为将军,赐予豪宅,并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栾大。但很快,武帝就发现栾大是“大闹天宫、戏耍皇帝”的“栾行者”,恼羞成怒的武帝也就把栾大腰斩了。

关于腰斩的惨状,《庸盦笔记》有生动的描写:“(雍正年间,学政俞鸿图因考题泄露被腰斩)俞君既斩为两段,在地乱滚,且以手自染其血,连书七惨字。其宛转求死之状,令人目不忍睹。”以今日科学的角度看,这并非怪力乱神,因为被腰斩者脑尚未死亡,尚存的意识依然能够指挥他的手去书写自己的痛苦。这部笔记接着说,雍正帝听闻也为之恻然,于是废除了腰斩,那就只是一种美好愿景了。

以杀止杀什么意思_以杀止杀的历史来历

雍正

汉武帝虽不是第一个使用腐刑的统治者,却是第一个酷爱腐刑的皇帝。他的大臣常常因言获此罪,其中名留青史者首推太史公。在李陵一事中,司马迁为之辩护,激怒汉武帝,受腐刑(汉文帝虽然废除肉刑,但不包括腐刑)。腐刑的残忍之处在于其给肉体带来漫长的惨痛折磨,有幸存活者的余生依然饱受耻辱。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无论头发或者眼睛,都有其象征意义,所以,《三国演义》中曹操坏了自己定的法令,可以削发代替断头;夏侯惇被流矢射中眼睛,断然拔矢吞睛;再有哪吒剔骨还父,剜肉还母。这些都从侧面反映了身体的不完整足以让人愧对双亲,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宫刑又绝其后继。

武帝的不世武功配以这些各式刑罚,可谓“相得益彰”。它影响了西汉士人,也影响到了东汉军将。出身于文学之家的班超(爸爸是班彪,哥哥是班固,妹妹是班昭,不愧为治史之家)选择了投笔从戎,他作战勇猛,也酷爱斩敌人首级以获成就感。在其平定西域的过程中,《后汉书》记载其斩敌首“七百级”“千余级”“五千余级”的记录……

以杀止杀什么意思_以杀止杀的历史来历

班固

又比如“云台二十八将”排名第二的吴汉。他先是用“敢轻冒进兵者斩”的军令吓唬将士,又在进攻成都的时候“斩获甲首五千余级”,但他始终不明白“吊民伐罪”的深刻含义,居然把已然投降的成都屠城。光武帝听了,悲愤不已:成都投降已经三天,官民都已归顺。连同孩子和母亲,成都城人口数以万计,你纵兵放火,造成了一个人间炼狱啊,那些哀嚎声让听到的人都会酸鼻掉泪啊!你是汉朝宗室,怎么忍心做出这种事!仰视苍天,俯视大地,比较秦西巴释放小鹿和乐羊吃他儿子的肉羹,这两个人谁仁义?你们真是失掉了斩杀敌将、拯救百姓的道义!

3文明之光

宫刑因惨无人道在六百年后从刑律上除名,但传统上,宫刑也只排在“大辟(斩首)”之后。为什么?可以想见,当一个从未执行过砍人脑袋的人充当刽子手时,其技术的不成熟会给死囚犯带来多大的恐惧与痛苦。就算经过严格的训练、技术成熟后,刽子手也有看心情发挥的空间。反正都是死囚犯,谁在乎?北魏宣武帝朝的权臣元乂诛杀反对者的时候,就让刽子手连砍数刀也不了结犯人,当犯人倒地后,刽子手又接着往其身上戳刺……所以在乎的人唯有送钱疏通,刽子手也就成了不体面但是有油水的职业。

另一个原因,则是大辟造成的身首异处是国人非常忌讳的。1898年9月28日,“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在菜市口被斩首,少年好友大刀王五冒死为其捡回尸首,请人将谭嗣同的头颅补回,一时传为美谈。

以杀止杀什么意思_以杀止杀的历史来历

历史剧《谭嗣同》舞台照

历史的反讽之处是,如果法律只沦为统治者保护独裁和发泄私欲的工具,那么,法律就只会成为恶法,恶法也会随着城头大王旗的变换轮流到自家。按此逻辑,历史上也就诞生了历史上第一个被公开处斩的的国王——查理一世。

查理一世因权力斗争而点燃了英国内战的导火索,但以失败告终,他随即被以叛国罪公开处决。这也为1793年法国大革命时期,革命群众把路易十六送上断头台提供了“处决国王”的法律范本。

在查理一世被处决后,英格兰终结了独裁,迎来了共和;而在路易十六被处斩后,法国告别了君主,开始了国民公会。更耐人寻味的是,路易十六曾经参与设计了断头台,断头台却最终了却了他的命。

以杀止杀什么意思_以杀止杀的历史来历

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

而中国的先秦恶法终于在兼容并包的盛唐来了个大转折: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唐高宗颁行《永徽律疏》(后世通称为《唐律疏议》)。所谓“疏议”,就是对法律条文进行详细、统一的解释,它是唐高宗下令召集律学通才和重要臣僚对先祖法典进行编修和逐条逐句解释后的成果。独断专行、春秋决狱,从此有了掣肘。这部影响深远的法典有着明确的贯彻理念:“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或许,这依然只是文明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