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三个敬畏是指什么_三个敬畏的内涵

时间:2022-04-21 15:32:34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三个敬畏,即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是警示领导干部坚持正确政绩观的明确要求,其意深矣。 正确的政绩观,必然内含敬畏。倘无敬畏,则容易走偏、扭曲,产生各种风险。

“三个敬畏”,即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是警示领导干部坚持正确政绩观的明确要求,其意深矣。

正确的政绩观,必然内含敬畏。倘无敬畏,则容易走偏、扭曲,产生各种风险。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此时提出“三个敬畏”,在感知形势任务的同时,尤需政绩观方面的更多觉醒,以谋稳处顺。

历史是最好的试金石。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因握有权力,在影响民生福祉、社会和谐等方面举足轻重,关联性广、关涉面大,故其所作所为更要经得起历史检验,务求“历史正确”。“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领导干部身居要职,特别要注意“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谦卑自牧地躬行慎重决策、慎重用权,绝不可急功近利,只图一时之表面光鲜,搞“有权任性”,搞短期行为(或简单化、乱作为,或不担当、不作为),顾前不顾后,经不起“倒查”多少年,以致奢泰盈滿、忘乎所以、毁于一旦。此即敬畏历史。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能使人开阔视野、平心静气、增强自信。而文化自信,只能来自源源不断的文化滋养。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面前,领导干部应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低下身段、高山仰止,如饥似渴地汲取其精华,绝不可漫不经心,侮慢复冷落,使决策事项等流于浅薄、失之粗陋,见不着中华文化深蕴的天理大道精气神而最终落败。此即敬畏文化。

生态是人类在地球家园赖以生存的重要有机构成。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就要顺应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转向数字文明的新潮流,始终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此,领导干部要更加自觉地尊重自然生态规律,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山山水水乃至一草一木都视若生命,致力实现“双碳”目标不打折,精心建设“美丽中国”,绝不可继续以搞建设、保增长为名而罔顾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等突出问题,任由各类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呈高发或恶化态势,造成“国土之伤、民生之痛”,既损害当代,又遗祸后世。此即敬畏生态。

一些地方乱铺摊子、滥上项目,花了财政花银行、累积地方债务风险、“新官不理旧账”、不善待民企(包括任意拖欠、乱收费),以及弄虚作假、欺上瞞下、习惯做表面数字文章,甚至高压反腐下仍不收手、小官大贪等等,实质上都与缺乏敬畏心有关。没有敬畏,就没有自律(节制),就难保良知清澈,如此岂可当得上利民为民之好官?

中华民族历来有敬畏传统。古圣先贤洞识人心,留下了诸多醒世恒言、警世名句。例如,老子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孔子之“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孟子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云云。至于“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不敢越雷池半步”等典故,更是深入人心,其中无不蕴含着深刻的敬畏理念。

多一份敬畏,多一份收获。“三个敬畏”,虽针对领导干部提出,但具有普遍的警诫和启示意义。有所敬畏,不等于唯唯诺诺;有所敬畏,也不是不要勇毅当先。但是,有所敬畏,一定意味着不能凌驾于客观规律之上。有意思的是,在《中国机长》这部影片里,扮演机长的张涵予在片子末尾道出了不可思议地创造化险为夷奇迹、突破人的身心极限和命悬一线、最终将全体乘客和乘务人员安全着落的奥秘,也是“三个敬畏”,即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规章。实践表明,无论敬畏什么,只要是基于自律,或能强化自律,就有价值含量,就是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