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什么时候_鸦片战争的起因
1840年(道光二十年)1月2日(十一月二十八日)清廷令地方官及将领,严究武弁兵丁吸食鸦片。1月5日(十二月一日)①清廷任命邓廷桢为两江总督,林则徐为两广总督,裕谦为江苏巡抚。②林则徐根据道光帝旨意,宣布正式封港,永远断绝和英国贸易。1月8日(十二月四日)英国"窝拉疑"号舰长宣布,自1月15日起,封锁广州口岸与珠江口。1月14日(十二月十日)顺天府尹曾望颜奏请封关禁海,断绝对外贸易,募善泅水者火攻英船。1月16日(十二月十二日)英维多利亚女王在议会发表侵华演说,声称中国禁烟事件,不仅使英商利益遭受损失,而且影响了英王的"尊严。
"1月21日至28日(十二月十七日至二十
二日)清廷先后调伊里布为两江总督,邓廷桢为闽浙总督,福建水师提督陈化成为江南提督。是月英印总督奥克兰奉令筹组一支"远征军"。2月1日(十二月二十八日)林则徐从美国旗昌洋行购买英船"甘米力治"号,载重1200吨,将其改为装有34门炮的兵船。2月20日(正月十八日)英政府任命懿律和义律为侵华正副全权公使,懿律为侵华英军总司令,并发布秘密训令和对华条约草案。2月29日(正月二十七日)游击马辰分四路火攻英船及贩卖烟土的走私船,烧毁各种船23只。3月7日(二月四日)林则徐提"以守为战,以逸待劳"方针,主张雇募渔民、疍户为水勇,火攻英船。
3月25日(二月二十二日)"都鲁壹"号军舰自新威尔斯开到广东海面。3月29日(二四二十六日)林则徐得悉英国兵船来粤,命令水陆兵弁加紧操练,加意严防。4月7日至9日(三月六至八日)英国议会就对华战争问题展开辩论,最后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提案。4月10日(三月九日)英国议会通过军费支出案。4月21日(三月二十日)林则徐奏请在尖沙嘴山添设炮台,增置大炮。
4月27日(三月二十六日)林则徐就曾望颜奏发出复奏,反对封关禁海。5月16日(四月十五日)林则徐检阅新水师,包括"甘米力治号",两条25吨的纵帆船及明轮推动的小船和许多沙船。5月22日(四月二十一日)福建水师在穿山洋面与英舰"希腊"号激战。英舰长与25名船员受伤。6月8日(五月九日)林则徐、关天培火攻英船于磨刀洋,烧毁英国三板2只,办艇11只,近岸篷寮9座。6月13日(五月十四日)林则徐复令火船10只乘潮火攻英船。
6月21日(五月二十二日)英国舰队由海军司令伯麦率领到达澳门外海。次日宣布,28日封锁广州江面与海口。林则徐加强虎门设防。6月27日(五月二十八日)广州地方官发出布告,列出悬赏缉拿敌人等级。6月28日(五月二十九日)①懿律自南非到达广州。②英舰封锁珠江海口,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6月30日(六月二日)懿律率英军主力北犯闽浙沿海,英舰船五艘继续封锁珠江口。7月2日(六月四日)懿律派"布朗底"号船长进入厦门港口,递交巴麦尊致中国钦命大臣书,被退回。7月3日(六月五日)英舰"布朗底"号炮轰厦门,守军还击。英舰离开厦门北驶。7月5日(六月七日)英军进攻定海,第二天清晨陷定海城。7月12日(六月十四日)英军派船至宁波、镇海,再次试投巴麦尊书信,仍被拒。7月20日(六月二十二日)清廷得悉定海失陷,命福建提督余步云驰往浙江剿办。7月24日(六月二十六日)浙江巡抚乌尔恭额、提督祝廷彪革职留任,令邓廷桢选派大员带领舟师,赴浙会剿。
7 月28日(六月三十日)英舰封锁宁波及长江,北赴天津。是月英进军攻澳门,被中国军队击退,林则徐增派兵员屯住澳门。8月5日(七月八日)刘韵珂任浙江巡抚。8月6日(七月九日)①以伊里布为钦差大臣,赴浙江、宁波相机剿办,裕谦署两江总督。②琦善奏天津仅有守军800人。8月7日(七月十日)①英军舰队驶抵白河口外停泊。②林则徐奏,建议定海用民众杀敌。8月9日(七月十二日)道光帝谕令琦善,如英船驶至天津海口,不必遽行开枪开炮,倘投禀,即进呈。8月11日(七月十四日)英方致书琦善,要求派人至船上接受英国照会。琦善因见英军装备,此后一意主和。8月15日(七月十八日)琦善派白含章到英船收取英国照会,约定10日内听候回音。
8月17日(七月二十日)林则徐亲赴狮子洋面校阅水师。8月19日(七月二十二日)英留粤船舰攻打澳门关闸,双方均有伤亡。8月20日(七月二十三日)道光帝批答英国书,令琦善转告英人,允许通商和惩办林则徐,以此求得同侵略者妥协。8月21日(七月二十四日)清廷接到林则徐奏折,道光斥责林"不但终无实济,反生出无数波澜"。8月22日(七月二十五日)谕令琦善:"随机应变,上不可失国体,下不可开边"。
8月25日(七月二十八日)英军在崇明岛登陆,被当地人民奋勇击退。8月29日(八月三日)琦善派人给英船送去牛、羊、鸡、鸭等。8月30日(八月四日)琦善照会懿律,劝英军退回广州等候谈判,并答应重治林则徐,"代伸冤抑"。8月31日(八月五日)①琦善和义律举行第二次会谈。(8月30日已谈判一次。)②广东水师副将陈连升在磨刀洋击败英留粤军舰。9月4日(八月九日)琦善奏陈会晤义律情形,力主抚议。9月15日(八月二十日)英军离白河南下。英运输船"风筝"号闯入浙江慈溪、余姚,被乡勇围击沉没。9月17日(八月二十二日)①清政府谕令沿海督抚对南返英军兵船不得开枪放炮。②以琦善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办理对英事宜。9月18日(八月二十三日)清廷令山东巡抚托浑布酌撤营伍,以节糜费。托浑布遣人馈送英军牛羊蔬菜。9月24日(八月二十九日)林则徐密陈禁烟不能中止,请求"制炮造船",以资防备。9月25日(八月三十日)清廷将林则徐、邓廷桢交部严加议处,以琦善署理两广总督。9月29日(九月四日)以云南巡抚颜伯焘为闽浙总督。10月2日(九月七日)伊里布与义律在镇海会谈,讨论交还定海与释放晏士打拉打厘事。10月3日(九月八日)林则徐、邓廷桢被革职,林留粤以备查问差委。10月7日(九月十二日)乌尔恭额因前拒绝接受英国文书,解京治罪,后被定绞监候。10月23日(九月二十八日)福建减撤水勇,以节省军费。10月25日(十月一日)伊里布、谢辅陛等与英谈判,索还定海。10月27日(十月三日)江苏撤退防兵。是月英军中疫病流行,400多人死亡,1500人染病。11月6日(十月十三日)懿律在浙发布通告,宣布钦差大臣伊里布已与他订立浙江休战协定。11月14日(十月二十一日)懿律率麦尔威厘号等船南下,留下布朗底号等船只。11月15日(十月二十二日)定海英军撤退一半。浙江撤退防兵。11月21日(十月二十八日)懿律率英国舰队抵广东,泊铜鼓湾,派人赴沙角送信遭炮击。11月29日(十一月六日)①琦善到达广州。②懿律因病返英,陆海军指挥权由伯麦接替,外交事务由义律管理。是月虎门内外已有清兵勇共万人。12月4日(十一月十一日)①琦善接任两广总督,撤除海防工事,解散壮勇。②义律向琦善提出和议条件14项。12月7日(十一月十四日)义律照会琦善,要求按英国提出的14项条件议定和约。12月11日(十一月十八日)琦善擅自答应义律赔偿烟价500万元,其他拟"代为奏恳施恩"。12月14日(十一月二十一日)英舰增加,陆续驶近虎门,企图占据香港。12月15日(十一月二十二日)琦善照复义律,答应赔偿烟价600万元,广州之外,再给一处码头。12月19日(十一月二十六日)①琦善奏,英人强索香港,拟准在夏门、福州通商。②英国大小兵船、火轮船20余只,抛泊穿鼻洋。12月26日(十二月三日)义律通牒琦善,限27日对英所提要求作出答复。琦善照复义律,赔尝烟价定为600万元,"万难再商"。12月29日(十二月六日)义律照会琦善要求给予寓海岛一所。12月30日(十二月七日)清廷谕告琦善,一面多方羁绊,一面妥为预备。令四川派兵2000名,湖南、贵州各派兵1000名,备调遣。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1月2日(十二月十日)①琦善照复义律,表示不能赴澳门谈判,并驳斥其求地要求。②清廷令伊里布、裕谦等预筹备战。1月5日(十二月十三日)伯麦照会琦善,以动兵相威胁。1月6日(十二月十四日)清廷令琦善、伊里布停止交涉,相机剿办。1月7日(十二月十五日)英军攻陷大角、沙角炮台,副将陈连升战死。1月10日(十二月十八日)义律照复琦善,重申8日所提戢兵条件,再以武力威胁。1月20日(十二月二十八日)琦善奏请给英以香港泊舟寄居。
1月21日(十二月二十九日)①义律发布公告,诡称已和琦善签订了初步协定:割香港给英王;赔偿烟价600万元;公文平等往来;广州新年过后开放。②英军退出大角、沙角。1月25日(正月三日)清廷谕令琦善一力剿英。命伊里布克复定海。1月26日(正月四日)英军占领香港。1月27日(正月五日)①琦善和义律会于狮子洋莲花山,密商"善定事宜"条款。②以大角、沙角失守,琦善交部议处,革关天培顶戴,戴罪立功。1月30日(正月八日)清廷以御前侍卫内大臣奕山为靖逆将军,户部尚书隆文、湖南提督杨芳为参赞大臣,前往广州,主持广东军务。1月31日(正月九日)琦善将所拟草约文本4条,转给义律。(2月14日,琦善将此文本奏报道光帝。道光批:"一片呓语"。)2月2日(正月十一日)清廷令吉林、黑龙江、河南、陕西、甘肃5省各派兵1000名,备调遣。2月10日(正月十九日)清廷命裕谦为钦差大臣赴浙代替伊里布专办攻剿事宜。2月11日(正月二十日)①琦善与义律在穿鼻洋蛇头湾继续密谈"善定事宜"。②怡良奏报《英人强占香港并出伪示折》。2月13日(正月二十二日)义律照会琦善,送阅新草拟善定事宜七条汉英文本,建议定日会晤,当面盖印。2月15日(正月二十四日)①琦善派人求见义律,声明暂不能盖付关防,请再限十天。②清廷令奕山一意进剿,不准留香港给英人居住。2月16日(正月二十五日)义律再照会琦善,以开战相威胁要求在"善定事宜"上盖印。2月18日(正月二十七日)琦善照会义律,前议条款,因病不能斟酌,请再等候。2月23日(二月三日)英军开始向虎门进攻,中英冲突又起。2月25日(二月五日)英军交还定海。广东英军在南横档岛登陆。2月26日(二月六日)①英军攻陷虎门炮台,提督关天培战死。②道光收到怡良关于英占香港奏报,下令将琦善革职锁拿进京治罪。(8月9日定斩监候,10月24日重发往军台充苦役)以祁康为两广总督。2月27日(二月七日)英军攻陷乌涌炮台,总兵祥福战死。3月1日(二月九日)①林则徐自筹经费,陆续募练壮勇达560人。②英新任陆军总司令郭富(卧乌古)率军到黄埔,扩大侵略。潖洲土炮台失陷。3月2日(二月十日)英军攻陷猎德炮台。3月5日(二月十三日)①参赞大臣杨芳到达广州,主持军事。②革伊里布协办大学士,拔去双眼花翎。3月6日(二月十四日)二沙尾炮台失陷。3月10日(二月十八日)义律封锁广州。3月13日(二月二十一日)英军攻陷大黄炮台、湖州炮台、沙涌炮台。3月15日(二月二十三日)凤凰冈守军击退英舰。令齐慎为参赞大臣,带川兵数百名驰粤会剿。3月16日(二月二十四日)美广州领事多利那请恢复通商。3月17日(二月二十五日)凤凰冈炮台失守。3月18日(二月二十六日)义律托行商伍绍荣调停通商。杨芳准照常贸易。3月20日(二月二十八日)杨芳和义律达成休战贸易协定。3月21日(二月二十九日)到粤各地官兵已有16,000余名。3月31日(三月九日)伯麦回印度,向印度总督报告广东军事,并请求增派援兵。4月10日(三月十九日)英外交大臣上书女王,不同意"善定事宜",其后英政府又否决了义律的有关报告。4月14日(三月二十三日)奕山、隆文及新任粤督祁康到达广州。4月16日(三月二十五日)清廷赏林则徐四品卿衔,命驰赴浙江,协办海防事务。4月18日(三月二十七日)清廷以杨芳、怡良不及时进剿,并允许英人通商,命交部严加议处。三日后革职留任。4月30日(闰三月十日)英国政府以义律索益太少,改派璞鼎查为全权大臣兼贸易监督,扩大侵华战争。5月3日(闰三月十三日)以裕谦为两江总督。林则徐离粤赴浙,行前为奕山筹御夷六策。5月21日(四月一日)奕山分三路夜袭英军失败。5月22日(四月二日)英军大举反扑,进逼广州。清败军劫掠商馆。5月23日(四月三日)义律通告,限奕山于12小时内将军队撤出广州城。5月24日(四月四日)①英军占领坭城、四方炮台。②新安民众以火船毁虎门外英船一只。5月26日(四月六日)英军进攻广州城。5月27日(四月七日)奕山派余保纯乞降,与义律签订《广州停战协定》,允退出广州,赔款六百万元。5月29日(四月九日)英军侵扰广州北郊三元里萧冈,三元里民众奋起反抗,打死英军多人。
5月30日(四月十日)三元里人民诱英军于牛栏冈,痛击之,打死英军少校毕霞。英军逃窜回四方炮台,被义勇包围。5月31日(四月十一日)①三元里人民包围英军于四方炮台,在义律的威胁下广州知府余保纯前往解围。②英外相巴麦尊训令璞鼎查,再占舟山,要求赔款,增开口岸。6月5日(四月十六日)英军先后退出四方炮台(6月1日)、坭城。6月6日(四月十七日)奕山、隆文退屯金山。6月7日(四月十八日)英国宣布香港为自由港。粤民贴出告示,痛斥英国侵略者。6月8日(四月十九日)①英军退出虎门。②广东当局奖赏抗英有功绅民何玉成等。6月18日(四月二十九日)①清廷从奕山之请,允英人通商。②伯麦自印度回香港,任英国副全权大臣。6月21日(五月三日)清廷令裕谦赴浙江筹防,又谕江苏及沿海各省防备英船。6月28日(五月十日)清廷革去林则徐四品卿衔,与邓廷桢发往伊犁效力赎罪。是月广州北郊十三社八十余乡联合抗英义勇成立"升平社学"。7月16日(五月二十八日)英船陆续驶往裙带路(香港岛西北)抛泊。7月25日(六月八日)清廷革伊里布职,发往军台效力赎罪。7月28日(六月十一日)①河南下南厅祥符汛黄河决口。②清廷命杨芳回湖南提督任。③清廷以中英冲突结束,令沿海各省酌量裁撤调防官兵。8月10日(六月二十四日)璞鼎查到达澳门。8月12日(六月二十六日)璞鼎查照会广州当局,要求接受去年所提各项条件,否则带兵北上。8月19日(七月三日)清廷命林则徐折回东河效力赎罪。8月24日(七月八日)义律与伯麦离开中国。8月25日(七月九日)①璞鼎查率海陆军北犯闽浙。英兵闯进厦门,遭守军反击。②清廷谕令裕谦、刘韵珂除于镇海、定海酌留弁兵外,余俱酌量裁撤。8月26日(七月十日)英军攻陷厦门,总兵江继芸、副将凌志战死,闽督颜伯焘退守同安。是月林则徐途经京口(今镇江),把在广州时搜集、翻译的外国资料和《四洲志》手稿交给好友魏源,嘱托进一步收集研究外国情况,魏源在此基础上编纂成《海国图志》。9月5日(七月二十日)英国舰队驶向舟山。9月13日(七月二十八日)以英舰突至福建,清廷命沿海各省加强战备。9月16日(八月二日)广东学署开考文童试,知府余保纯被文童驱出考场。9月17日(八月三日)英兵船占领浙江石浦岛,俘清水师船三艘。9月18日(八月四日)命奕山、祁康等乘船北拢力分,设法收复香港。9月26日(八月十二日)英舰队到达舟山,定海总兵葛云飞开炮抗击。9月30日(八月十六日)英舰纳尔布达号在台湾基隆触礁,台湾军民俘获英军百余名。10月1日(八月十七日)英军自26日起连续进攻定海,经6昼夜血战,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三总兵相继战死,定海再陷。10月9日(八月二十五日)英军分犯镇海金鸡山、招宝山,提督余步云弃炮台逃走。10月10日(八月二十六日)英军攻占镇海,裕谦殉难。10月13日(八月二十九日)宁波失陷。10月18日(九月四日)清廷命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奕经为杨威将军,赴浙江办理军务。10月19日(九月五日)清廷降闽督颜伯焘三品顶戴,革职留任。授怡良为钦差大臣赴闽,会同防堵。释琦善赴浙江军营效力,旋改发往军台充苦差。10月20日至22日(九月六日至八日)清廷命户部左侍郎文蔚为参赞大臣,牛鉴为两江总督,赴浙江协剿。10月27日(九月十三日)台湾军民击退再犯基隆之英船。11月4日(九月二十一日)英外相阿柏亭训令璞鼎查,中国未完全接受条件时,不停止军事行动。索赔兵费酌量决定,增开四、五个口岸,不拟要求土地。11月20日(十月八日)派御前大臣僧格林沁等查阅天津海防。12月31日(十一月十九日)英军焚掠慈溪城。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1月10日(十一月二十九)英军焚掠奉化;继而入侵余姚。1月19日(十二月九日)闽浙总督颜伯焘革职。1月22日(十二月十二日)湖北崇阳钟人杰率众起义。(3月2日失败)。2月1日(十二月二十日)璞鼎查回抵香港。2月16日(正月七日)任命怡良为闽浙总督,梁宝常为广东巡抚。2月25日(正月十六)英军从定海撤军。奕经自杭州进驻绍兴。2月27日(正月十八)英殖民政府自澳门移驻香港。3月10日(正月二十九日)奕经令清军分三路进攻宁波、镇海,三路皆败。
3月11日(正月三十日)台湾民众引诱英船阿纳号于大安港北搁浅,乘机歼灭。3月15日(二月四日)英军进攻慈溪,文蔚不发援兵,副将朱贵父子与士兵数百人战死。3月16日(二月五日)文蔚闻大宝山战败,弃长溪岭,连夜退抵曹江。3月18日(二月七日)①奕经、文蔚弃绍兴,渡江回杭州。②大学士、军机大臣王鼎在林则徐襄助下终于使黄河符祥决口合笼,道光皇帝下令林则徐仍发往伊犁充军。3月22日(二月十一日)①璞鼎查不准奕山在珠江口岸筑设炮台。②美国派加呢率军舰二艘抵澳门。3月27日(二月十六日)清廷命盛京将军耆英署杭州将军,(4月11日颁给钦差大臣关防)阿精阿署广州将军。3月28日(二月十七日)伊里布发往浙江效力。4月5日(二月二十五日)镇海民众用火船焚烧英船。4月8日(二月二十八日)清廷宣布"攘外必先安内"上谕,决心向英投降。4月14日(三月四日)郑鼎臣率壮勇火攻定海英船,焚小船数十只。4月16日(三月六日)清廷令各军,不得冒昧轻进,不准杀害英俘。5月11日(四月二日)耆英、伊里布先后到杭州。5月14日(四月五日)清廷赏在台湾抗英有功之臣达洪阿太子太保衔,姚莹二品顶戴。5月16日(四月七日)英船到乍浦洋面。5月17日(四月八日)壮勇头目王建功等在定海县向英军出击,夺回船只7条。5月18日(四月九日)英军攻陷乍浦,佐领隆福阵亡。6月9日(五月一日)清廷命伊里布以四品顶戴署乍浦副都统。6月16日(五月八日)英军进攻吴淞口。嘉兴县丞龚振麟率五艘自造新式车轮战船,参加战斗。年近七旬的江南提督陈化成血战牺牲。两江总督牛鉴逃窜。宝山失陷。6月17日(五月九日)英援军自印度到吴淞。6月18日(五月十日)奕山革职,祁革职留任。6月19日(五月十一日)英军侵占上海县城,大肆劫掠。6月20日(五月十二日)伊里布照会英军,乞求议和。
6月21日(五月十三日)余步云革职拿问。(1843年1月24日斩决)6月22日(五月十四日)璞鼎查率舰到上海,与侵占上海的英军会合。次日英军从上海撤走。6月26日(五月十八日)法国巡洋舰一艘驶到吴淞口。6月27日(五月十九日)清廷命赛尚阿为钦差大臣,驰赴天津,会同讷尔经额办理防务。6月28日(五月二十日)耆英、伊里布派陈志刚赴吴淞口请和,被拒。7月16日(六月九日)道光密令耆英向英军求和。7月18日(六月十一日)英舰队封锁镇江附近运河入口,在仪征炮击盐民,制造老河影惨案。7月20日(六月十三日)江阴乡民击毙侵犯英军数十人。7月21日(六月十四日)英军攻占镇江,副都统海龄殉难。7月22日(六月十五日)耆英、伊里布再请议和。7月26日(六月十九日)道光帝密谕耆英"慎持国体,俯顺夷情"(允平行行文、给地、开口岸)。另谕耆英、伊里布为钦差大臣。7月27日(六月二十日)授耆英、伊里布为议和全权大臣。7月29日(六月二十二日)两江总督牛鉴致书英军求和。璞鼎查复书,请派全权大臣前来酌商。8月4日(六月二十八日)英舰队抵达南京江面。8月8日(七月三日)伊里布抵南京,令家人张喜赴英舰询问议和条件。
8月9日(七月四日)英军齐集南京江面,开始登陆。8月10日(七月五日)道光帝谕告耆英、伊里布完成和局,勿顾虑。8月11日(七月六日)林则徐从西安出发西行,开始写《荷戈纪程》。8月12日(七月七日)钦差大臣耆英抵南京。8月14日(七月九日)咸龄、黄恩彤代表钦差大臣与英议订和约。8月16日(七月十一日)耆英承认英方要求,定于20日两国全权代表会见。8月20日(七月十五日)耆英、伊里布与璞鼎查在英舰"康华丽"号上会见。8月24日(七月十九日)清英代表于静海寺再次会谈。
8月27日(七月二十二日)耆英等接18日谕令,各件俱允,惟福州不得开为商埠。8月28日(七月二十三日)黄恩彤再与璞鼎查商谈,拟以泉州代福州为口岸,不成。8月29日(七月二十四日)耆英、伊里布与璞鼎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又称《江守条约》)。此为中国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8月31日(七月二十六日)耆英奏报签约经过及条约内容。9月5日(八月一日)璞鼎查照复耆英、伊里布、牛鉴善后事宜12款。
9月6日(八月二日)道光帝批准《南京条约》。9月24日(八月二十日)耆英等奏上中英善后事宜单。9月30日(八月二十六日)英军劫走南京大磁塔上的装饰品。10月2日(八月二十八日)英舰从南京启碇开行。10月6日全数驶出长江。10月11日(九月八日)镇海招宝山英军开往舟山。10月17日(九月十四日)牛鉴革职拿问(后定斩监候),改任耆英为两江总督。以伊里布为钦差大臣、广州将军,赴粤办理善后事宜。是月魏源编著《海国图志》50卷,出版(一作1843年1月)。此书是清末系统介绍世界各国历史和地理的名著。作者首次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11月1日(九月二十八日)澳门的马礼逊学堂搬到香港继续开办。11月3日(十月一日)英船到台湾索俘。11月(十月上旬)广州遍贴反对英国侵略者入城告示,发布《全粤义士义民公檄》。11月13日(十月十一日)清廷将奕山、奕经、文蔚革职,交部治罪。21日均定斩监候。11月16日(十月十四日)英使璞鼎查自定海赴福州、厦门。11月23日(十月二十一日)璞鼎查照会闽督怡良,要求惩办台湾镇道戮杀英俘事。11月25日(十月二十三日)钱江等于广州以明伦堂名义粘贴反英告白。11月27日(十月二十五日)美船到宁波请市被拒。12月2日(十一月一日)璞鼎查到达广州。12月7日(十一月六日)广州人民焚烧洋馆。12月10日(十一月九日)林则徐到达伊犁惠远城,见到了早在戍所的邓廷桢。12月20日(十一月十九日)英军大部离港西返。12月28日(十一月二十七日)英国批准《南京条约》。